2013年10月03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2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高雄愛河水質呈現紅褐色,高市環保局派員採集水樣靜置後,發現水樣底部有類似底泥或藻類沉澱物,初步研判應為水溫上升,造成紅褐藻大量生長或河川底泥翻騰的現象。
環保局說,6月11日愛河也有相同情況,當日河面呈現橘紅且些微咖啡色,經現場採集水樣檢驗,結果水質並無異常,且重金屬含量甚微;該水樣靜置一段時間後,上層液體呈現無色,底面疑似含有總鐵的底泥橘紅色沉澱物。
當日河川水溫高達35℃,初步研判,應是河面含有總鐵的底泥,因水溫較高、水體密度變低,致少數底泥向上翻滾及產生化學作用而造成水色異常;也可能是天熱高溫、鹼性環境及高營養源,造成紅褐藻大量生長。
環保局說,10月1日水溫上升、水質偏微鹼性,這次原因應與6月情況相同,是藻類大量生長或河川底泥翻騰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