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卻舉足輕重的存在─ ─熊鷹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脆弱卻舉足輕重的存在─ ─熊鷹

2013年10月08日
作者:黃永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生物資源研究所 博士生)

※ 牠有很多面孔,是研究者可敬的老師,賞鳥人心目中的夢幻物種,馴鷹人士渴望的珍稀收藏,是排灣族與魯凱族人「真實傳說」(註)中祖先的化身,同時也是頭目與英雄的象徵。曾經是福爾摩沙大地的霸主,時至今日,當人們不再愛惜孕育他們的大自然,子民不再遵守禁忌,習慣隱身於森林的牠,處境將越來越艱難。

天生勇者

這種神祕而雄偉的動物稱為熊鷹,又名赫氏角鷹或鷹鵰,排灣族族人稱呼牠為qadis或adis,魯凱族西魯凱群則稱呼牠為alisi。熊鷹是台灣留棲性猛禽中最壯碩的物種,全身披著斑駁的,足以炫惑獵物的羽織,頭戴著與其身分相稱的冠羽,以一雙銳利的眼監視著牠的領土。

一對強而有力的翅膀與舵似的長尾羽讓牠既可以隨著上升的氣流盤旋巡視,也可以快速的俯衝,或是在枝葉交錯的森林樹冠層下穿梭,那喙與爪像是屠夫手中的彎刀,將獵物開腸破肚分筋錯骨也綽綽有餘。在分類學上屬於鷲鷹科亞洲鷹鵰屬(genus Nisaetus),目前熊鷹共有三個亞種,分布於日本、中國東南、台灣、中南半島、印度,以及斯里蘭卡。族群數量稀少的牠屬於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守護巢位的熊鷹親鳥(圖片攝影:黃永坤)

這種猛禽棲息於海拔300~2800公尺的森林環境,但偶而也出沒於海邊或是超過海拔3000公尺樹木界限以上的地方。從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孫元勳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無線電追蹤的結果來看,成年的熊鷹雄鳥的活動範圍將近650個足球場的大小(530~560公頃)。而離開父母的領域開始闖蕩山林的年輕熊鷹,一直到牠們找到領域可供繁殖之前,會到處遊蕩。這些漂泊的羅漢腳往往遭到已經占領品質較好的領域的成鳥驅趕,而被迫利用如人造林、農墾地等比較差的棲地。也因此,有些年輕個體在某個階段的活動範圍會非常的廣堥,不僅能輕易地跨越中央山脈,面積還能達到數百平方公里。

溫柔的獵人

與善盤旋愛叫的大冠鷲相比,安靜較少飛行的熊鷹往往給人低調神秘或是懶惰的既定印象,在這裏我們要為牠稍作澄清。以無線電追蹤的結果顯示,其實熊鷹大約在6點左右就已經上工了,活動量在接近中午前後達到高峰。那麼為什麼這兩種猛禽的習性給人截然不同的印象,主要是因為覓食策略與鳴叫習性的不同所致。熊鷹的覓食策略主要是伏擊,站在視野良好的枝條上注視,等待獵物經過再出擊,與大冠鷲長時間盤旋搜尋獵物不同,這也就是為什麼熊鷹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

熊鷹的活動頻度在中午前後達到高峰,圖中為一齡幼鳥。(圖片攝影:黃永坤)

繁殖這檔事是熊鷹成鳥的年度重心,從10月中開始,熊鷹開始出現各種誇張的飛行表演,鳴叫等求偶展示行為來為配偶間的感情加溫。冬季,這些表達愛意的舉動越演越烈,終成眷屬的愛侶挑剔的在一片樹海中選擇育嬰房的位置。嚴選生長在陡峭的乾溪溝或峭壁頂端的大樹,粗大的枝幹分枝處或是像崖薑蕨這樣的附生植物上,以枝條堆疊出牠們寶貝的搖籃。

和風拂拂,柳媚花明的酣春,牠們愛的結晶破殼而出,輕盈靈活的熊鷹雄鳥開始負責張羅一家三口的食物,而強悍壯碩的雌鳥細心呵護雛鳥並捍衛巢位安全,偶爾,遇見季節限定且料理費事的有懷抱嬰猴的獼猴群,親鳥還得攜手合作才能搞定這頓大餐。熊鷹的獵物相當多樣,包括台灣獼猴、鼬獾、松鼠、飛鼠等哺乳動物,藍腹鷴、綠鳩、朱鸝等飛禽,到標蛇、斯文豪攀蜥等爬蟲。想想看,這些獵物涵蓋各分類群,隱身不同棲地,有不同的生活作息,這需要精通多麼淵博的狩獵知識、技巧與力量,是多麼厲害的獵人啊!

熊鷹雌鳥正將鼬獾開腸破肚,餵食幼鳥。(圖片攝影:黃永坤)

傳統文化與狩獵壓力

大多數的排灣族與魯凱族耆老口述說著類似的傳說:人死後會變成百步蛇,而百步蛇年老後又會羽化成熊鷹。排灣族與魯凱族人都喜愛熊鷹幼鳥那形似百步蛇紋路的飛羽,也欣賞牠像百步蛇那樣致命卻穩重不輕易攻擊人的自重與傲氣。由於這些傳說深植人心,也因為熊鷹性格中的神性,讓牠不僅成為傳統禁獵的神聖物種,飛羽亦成為頭目的象徵。

然而,由於外來政權打壓與異族文化的衝擊下,傳統規範逐漸式微,禁忌也不再被遵守,隨之而來的是配戴羽毛變得浮濫,羽毛市場需求大增。目前台灣南部熊鷹族群遭受的最大壓力是狩獵,傳統文化上的需求是驅使盜獵者捕捉熊鷹的動力之一,另一個是馴鷹市場。

從1970年代起,台灣南部的熊鷹族群逐步陷入一片哀「鷹」遍野的強度獵捕中,2000至2005年獵捕量達到最高,但隨後數年獵獲量有遞減的趨勢,這可能暗示著台灣南部的熊鷹族群已經在衰減中,然而,2010年以後由於缺乏研究經費的支持,我們無法得知目前狩獵情況與族群的趨勢。

熊鷹是台灣山林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標,在龐大的狩獵壓力下,其生態資料的累積也相對的迫切。然而相較於大多數的物種,熊鷹研究的困難程度相對提高,目前所累積的資料只能讓我們略窺一二,要徹底的了解熊鷹的需求,面臨的處境,牠們在全島的族群數量與趨勢,甚至是做到物種保育與傳統文化利用上的平衡,絕對需要我們所有人持續關注,和公部門長官的支持。

註.「真實傳說」一詞是引用自胡台麗教授2010年的著作《排灣文化的詮釋》(聯經)一書,是指族人真心相信確有其事的傳說,與口傳的神話故事(milimilingan)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