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社區復育黃麻喚醒回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崇德社區復育黃麻喚醒回憶

2013年10月08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7日中時電子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高市田寮區崇德社區透過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於10月6日舉辦「古早經典文化季」,找回消失近半世紀的昔日重要經濟作物「黃麻」,喚醒老人家回憶,勾起年輕人興趣,讓手工藝得以傳承。

崇德因先天惡劣地理環境,種植黃麻、番栗粗放農作物,以製作麻繩、掃把等日常用品;其中,黃麻的使用相當普遍,例如:綑綁牲畜、製作稻子麻布袋、拖船纜繩,可說是見證台灣早期歷史的經典產物,但此類低經濟價值作物隨時間汰換,一轉眼便不復見近一甲子。

「老人家憂心傳統手工藝法消失殆盡,崇德社區志工努力蒐集資料與奔走下,開花結果」社區總幹事梁舒婷說,黃麻、番粟復育行動從社區展開,商借居民一塊2分多田地,大夥人犁田整地、播種,成了社區一大特色。

梁舒婷指出,崇德和大多數農村社區一樣,面臨嚴重年輕人口外移、老年人比例偏高困境,選擇黃麻復育、傳統手工藝研習凝聚社區居民的心,發展地方特色,重返榮景。6日社區活動中以展覽、互動、表演、品嘗、市集等5環節讓民眾親身體驗古早產業,也安排當地耆老「講古」,讓崇德文化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