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石虎將野放 最怕鼠藥、路殺和獸鋏 有賴全民共同守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超萌石虎將野放 最怕鼠藥、路殺和獸鋏 有賴全民共同守護

2013年10月23日
本報2013年10月23日南投、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7個月大圈養繁殖小石虎「集利」、「集寶」,近日即將野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繃緊神經,務必將野放過程做到最好。另一方面,棲地破壞、道路開發造成的路殺、入侵雞場遭獵捕受傷,會不會讓小石虎無法生存下去,則需發展具體行動策略。守護台灣石虎,全台總動員。

集利、集寶。(林育秀提供)

石虎媽媽訓練小石虎

由特生中心兩隻收容石虎所繁衍的兩隻小石虎,研究人員命名為集利與集寶,即將進行野放。兩隻小石虎的爸媽,都是獸鋏受害者,媽媽「阿姓」(來自南投國姓,2010年3月救傷個體)左前腳因獸鋏受傷截肢;爸爸名叫「小公貓」(來自南投埔里)。

特生中心曾嘗試讓3對個體進行配對,其中以小公貓和阿姓互動最佳,分別於2012年5月及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初多次交配,2013年2月阿姓受孕成功,並於3月1日產下兩隻小石虎。

研究人員在野化訓練期間,在籠舍中投進多種食物,包括魚、鼠類、赤腹松鼠、灰鼩鼱、蚯蚓、蛙類、鳥類、昆蟲、石龍子等活餌。由於阿姓是一隻對人極具警戒心的石虎,小石虎在阿姓親自帶領、磨練獵食技巧下,應有機會回到野外。

石虎媽媽阿姓帶著集利和集寶。(圖片來源:林育秀提供)

野放點選定集集

特生中心主任方國運說,石虎的族群數量不比台灣黑熊多,野外數量估計不足600隻;因為和人類活動範圍太接近,易產生衝突遭獵捕。

此次野放地點選擇在集集的原因,便是根據集集一帶有族群的推測。

特生中心曾於集集攔河堰附近發現車禍致死的石虎,研判約6個月大,顯示有個體繁衍的跡象;集集附近養雞戶對石虎都不陌生,也都有「處理石虎」的經驗(大多以獸鋏和毒餌),此地也曾有救傷個體紀錄。特生中心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圈養個體和野外石虎有互動,也曾拍到野外的石虎。種種跡象顯示,集集和中寮一帶確定有石虎活動。

兩隻小石虎的研究人員林育秀表示,保育石虎不只是意味著關心石虎,背後的意義還包括關心環境以及農業。目前追蹤石虎的經驗,很大比例是在農田活動。特生中心希望藉著讓民眾認識小石虎野放經驗,提高保育意識,並共同改善野外石虎的棲地。

貓科石虎萌翻天,卻因與雞農衝突以及道路開發而受害。(圖片來源:林育秀提供)

做到最好  未必野放成功

石虎生存威脅,以獸鋏、道路開發造成的路死(road kill)等因素居首,之前苗栗縣曾陸續發現石虎幼獸,送收容中心。其中,虎妞、虎妹在經過野放訓練後,都已野放,目前行蹤不明。此次則為繁殖個體野放,研究人員繃緊神經。

2012年,倒臥馬路的石虎。特生中心提供人工圈養繁殖的個體要野放,更需謹慎。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2條,野生動物經飼養者,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釋放。石虎人工圈養族群,無論繁殖、野放,都必須經過保育主管機關同意。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表示,既然要野放,當然希望成功,因此在各項資料、計畫審核就必須謹慎,目前兩隻小石虎的野放計畫已經通過。

林育秀表示,野放計畫的每個步驟都以嚴苛的條件來進行,並漸進式野放,期待小石虎能回到棲地,適應野外生活。

只是,以過去石虎救傷紀錄顯示,人類行為不節制,野外生活仍危機重重。

最大威脅:滅鼠週、路死、捕獸鋏

研究人員評估小石虎此時正適合進行野放,卻碰到一年一度全國毒鼠週。野外遭毒殺垂危的老鼠,會不會危及覓食的小石虎?目前雖未有確切證據,林育秀卻不能釋懷。南投縣農地滅鼠藥,是由縣府環保局發放管理,滅鼠是全國性政策,並不會因小石虎野放而歇手。

至於路死防治方面,有感於集集鎮長認同並承諾全力支持石虎保育,將集集打造為石虎之鎮的企圖心,公路總局也承諾,只要能有具體的研究結論,將協助設立石虎告示牌,警示用路人注意。

另外,農家常因雞隻遭咬死而放置的獸鋏,也是石虎生存一大威脅。對此,方國運表示將協助農家改善農舍,阻絕野獸潛入雞舍的機會,進而讓農家願意放棄使用捕獸鋏。

剛出生的小石虎。(圖片來源:林育秀提供)

石虎不是貓  請讓石虎回到野外

石虎不容易在野外看到,保育主張較難引起民眾共鳴;即使如此,林育秀認為,同意是民眾不容易觀察到的西俵山貓,日本的保育成果卻令人稱羨,顯示只要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一起努力下,台灣石虎保育仍有可為。

「石虎不是貓,不適合圈養在籠裡。」林育秀不斷倡議這項觀念,希望台灣社會重視石虎保育,減少人為傷害,讓石虎能自由的生活在野外。

收容、圈養野生動物,應該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特生中心目前收容石虎,除了集寶和集利以外,還有10隻,大多因獸鋏受傷,無法在野外生存而終生收容。

對於集利、集寶野放,林育秀樂觀其成,並且提出了相關的野放計畫:除了發報器、中途站、活餌提供外,也會積極觀察其活動跡象;若兩姊弟回到收容中心的次數頻繁,顯示野外生活適應上有困難,便有可能調整後續的保育計畫。

在收容中心的集利、集寶。(圖片來源:林育秀提供)

特生中心石虎保育也與幾個不同研究團隊合作,建置更完整的石虎研究資料。例如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邱智賢,負責石虎荷爾蒙資料分析,建立石虎基礎生理資料庫;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朱有田,則進行石虎分子相關研究,目前資料顯示台灣石虎的族群分化並不明顯。

此外,國內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認養計畫,國外則與日本琉球大學伊澤雅子教授團隊發展合作關係。

特生中心表示,野生動物的野放日期和地點會嚴格保密,以便將過程中的狀況控制在零干擾,並不適合媒體拍攝。

保育與經濟衝突  政府應入場解決

除了南投,苗栗更是台灣民眾熟知的石虎之都,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也將石虎保育列為優先項目,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團隊,在苗栗一帶進行石虎相關監測調查。過程中,與苗栗當地居民座談,居民雖認同石虎應保育,但若提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居民都回答無法接受。

新竹林管處副處長吳淑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居民常懷疑家禽損失的元兇是石虎,但到底是不是?期待能發展監測計畫來釐清,藉此一方面了解石虎行為,另一方面也能發展保護家禽家畜的策略,讓農民、居民不討厭石虎。

「石虎保育與經濟的衝突,應由政府單位出面解決,部門間合作,發展對策、協助農民加強雞舍、避免損害。」

吳淑華表示,野生動物和人類的經濟發展是有可能共存共榮,也就是,人類的經濟活動有沒有可能讓出一部份給野生動物,這樣的讓出,換取野生動物更多的回饋,好比是生物多樣性、對害蟲、經濟作物危害的平衡,或者成為有機生產的資源?另外,讓人類看到這麼可愛的物種繁衍,是不是能吸引觀光資源?保育和經濟發展不絕對是衝突,需靠大家一起努力解決。

據在地居民私下傳聞,民眾一旦遭遇石虎,常「私下解決」。雖然《野生動物保育法》有相關防治規範,但農民都嫌程序麻煩,因此會找熟識的獵人捕捉石虎。

吳淑華說,不希望在保育議題尚未發酵前,瀕臨絕種的石虎就被人類討厭,這樣十分可惜。

他舉貓熊為例,繁殖慢、行動遲緩、專食性,若不是人類保育,可能早就滅絕了。「保育關鍵在於人類的念頭」,人類是地球最強勢的物種,有能力主宰其他物種的存滅,因此將透過教育宣導,讓石虎可愛的形象深植人心,一方面進行監測計畫,雙管齊下,為石虎爭取生存的機會。

吳淑華強調,在地社區居民的認同、發展保育策略與行動之重要性,唯有當社區居民願意為石虎挺身而出,石虎才能真正保護下來。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