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特有魚種 金門復育6000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育特有魚種 金門復育6000尾

2013年11月04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1日中央社金門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金門縣建設處1日將光前溪下游的400多隻保育類大鱗梅氏(魚扁),遷移到水源豐富的上游;縣水產試驗所也復育6000尾,將會野放。

建設處農林科除復育外,加強與光前溪週邊農業產銷班溝通,在枯水期整理河川,以維護大鱗梅氏(魚扁)棲地的完整。

建設處接受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建議,101年陸續在光前溪河道開挖幾處水窪,讓大鱗梅氏(魚扁)在枯水期時有暫時的躲避空間。但光前溪下游還是有農民抽取溪水灌溉高粱,建設處農林科長鐘立偉與志工1日將下游即將枯竭水窪中的大鱗梅氏(魚扁)搬到中游的水漥。

鐘立偉表示,令人高興的是,小水窪中撈出400多尾大鱗梅氏(魚扁),超過101年整條河川數量總和,其中50多尾是長7、8公分的成魚,保育措施發揮預期的效果。

縣水試所復育的大鱗梅氏(魚扁),預計到103年選擇適當的溪流野放。縣府建設處也將嘗試透過社區或志工參與的方式,在枯水期整理溪流及外來種移除的工作,讓大鱗梅氏(魚扁)野外棲地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