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40萬元希望小學使用3年被撤並成村民柴房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造價40萬元希望小學使用3年被撤並成村民柴房

2013年11月26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25日法制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06年初,總造價40萬元的安徽黃山歙縣坑口鄉原汪龍坑村希望小學竣工並投用。約三年後,該校因被撤並而閒置,逐漸成為村民放置柴火的柴房。日前,有關部門貼出通告,說要進行產權轉讓。當地村民稱,村裡近30個孩子在十多公里外的縣城上學,路遠費用還高,希望村裡的這所學校不要變賣,最好能恢復教學。

一邊是村希望小學被閒置,並成為村民的柴房,一邊是村裡的學生背負著高成本到十多公里外的縣城上學。村級學校被無情地撤並,看似教育資源得到集約整合,但有悖於小學就近入學的原則,加重了老百姓的入學成本,是不可取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教育資源出現新的失衡,這表現在,鄉村一部分經濟條件好的學生進城就讀,村級小學的學生人數在銳減,導致教育承辦率高,出現了研究生班式的教學,有的地方竟然教師比學生多。村級小學到底要不要呢?這是一個嚴肅而沉重的課題。從優化教育資源的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門希望撤並村級小學,向鄉鎮及縣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