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老街原貌 人潮「讚」滿淡水重建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留老街原貌 人潮「讚」滿淡水重建街

2013年12月02日
本報2013年12月2日新北訊,洪郁婷報導
民眾擠滿淡水重建街,洪郁婷攝很多人到過淡水,卻可能沒有聽過重建街,這條淡水真正的老街,記錄了淡水230年的發展歷史,正面臨存亡危機。新北市政府預計在明年(2014)拓寬老街,為階梯老街引入車流,僅存的老街風貌也隨之消逝。昨日(12/1)下午3點,淡水重建街擠滿人潮,現場聚集上百位民眾為重建街按「讚」,並合唱重建街醫師文學家王昶雄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以歌詞中對故鄉美景的思念,表達保留重建街老屋階梯的訴求。
 
活動發起人程許忠表示,樂見市府重視祖師廟、重建街至慈祐宮一帶的發展,但是市府規劃過程中缺乏與民眾溝通,耗資5000萬的道路拓寬計畫,最後仍是無尾道路,效益有限,卻對街區3處市定古蹟,多處歷史建築破壞甚大。僅存的漢人歷史街區,將不復得見。
 
短短300公尺的老街擠滿人潮,許多人甚至帶著家中的小孩和寵物前來共襄盛舉。退休後受淡水文化吸引,決定定居淡水的劉妙玲,在大合唱時感動落淚。她認為拆除歷史街道,就像「強迫一個人患上老人癡呆」,強行抹滅記憶。與她同行的謝逸韋則說,淡水的故事藏在巷弄和階梯裡,地方發展不該一味拆除舊建築,應思考如何活化、利用老建築。
 
讚滿重建街發起人,程許忠表達訴求。洪郁婷攝活動中帶領按「讚」的是大學到淡水念書,之後便離不開淡水的青年志工賴正晃。賴正晃對淡水商業走向的發展感到無奈,不久前走在淡水老街還能接觸到淡水河水,如今的金色水岸卻阻絕人與水的互動,淡水河邊的人們接觸不到淡水河,豈不弔詭?重建老街亦是如此,政府希望將階梯改為柏油路,要引入更多的人潮與商機,卻看不到老街老屋包含的歷史價值,擁有豐厚人文歷史的淡水人,竟沒有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老街。
 
籌畫本次活動的「讚滿重建街」工作小組對保留老街提出三項訴求:
  1. 重建街12號到30號是僅存街屋,應保留並協助居民就歷史風貌整修。
  2. 保留重建街階梯維持老街舊有風貌。
  3. 清水祖師廟經重建街到福祐宮再到紅樓是淡水僅存的漢人歷史聚落,請市府以歷史街區、文化路徑保留,變更過時的都市計畫。

程許忠表示,淡水有木下靜涯故居、有紅毛城、英國領事館,看得到日式、洋式建築古蹟,卻看不見淡水的漢人發展足跡。重建老街是漢人在淡水的開發起點,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發展歷史,是淡水真正的老街,應該予以保留。近年來重建街以創意市集、重建國小活絡老街氣象,帶領旅人認識淡水老街的文化內涵,證明保留老街原貌也能吸引人潮,帶動發展。希望新北市府能看見重建街的珍貴,以「歷史街區」、「文化路徑」概念,保留僅存的重建街區。

根據自由時報12月2日報導,新北市新建工程處處長詹榮鋒指出,1968年即公告重建街為都市計畫6號道路,寬度10公尺,1980年辦理土地徵收作業,補償金放領完畢,2011年完成第一階段工程。目前第二階段工程將拓寬重建街至10公尺,拓寬範圍自30號至戀愛巷,並避開14號、16號兩處市定古蹟。戀愛巷到祖師廟口將拓寬3至6公尺不等的人行道及階梯步道,以符合救災、防災需求。至於第三階段工程範圍內有市定古蹟施家古厝,移交文化局辦理,預計年底發包。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