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琉觀察】在彩虹盡頭的國度(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帛琉觀察】在彩虹盡頭的國度(下)

2014年01月15日
作者:陳柏豪(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研究員)

※編按:昨日我們帶大家認識帛琉境內的洛克群島南方環礁,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所有帛琉人共享共珍惜的世界遺產,在2012年帛琉科羅州政府為此擬訂出睽違已久的新管理計畫。而討論的過程中,政府如何與當地居民達成共識?又如何訂定出明確的實踐準則,今日再讓我們共同來學習。

酋長與州長孰大?

有幾個議題讓筆者印象深刻,其中之一是傳統領袖與民選政府的管理權衝突,從中可觀察到帛琉行民主政治時,仍試圖保留傳統領袖參與的嘗試。帛琉人相當尊重長者與傳統社會領導階級,但當傳統領袖以文化保存的名義,爭取決定洛克群島南方環礁的自然資源(木材與漁場)使用權利時,博物館的研究員在第一時間跳出來反駁,指出過去科羅傳統領袖的管轄範圍並不包含洛克群島南方環礁,也不應該擴張至現代科羅州政府的管轄範圍。

而州政府的法律顧問也引據法條,說明該區域的自然資源應屬於科羅州所有人民,只有人民選出來的州長有權決定自然資源的歸屬;最後是州議會的發言人給出最後一擊,明指過去傳統領袖擁有土地歸屬的決定權時,做出違反多數科羅人民福祉的決定,也因此造成傳統領袖與州政府的分裂,為了避免再起紛爭,未來將會尊重傳統領袖的自然智慧,但主導權仍在州政府手上,被婉言拒絕的傳統領袖也很有風度的露出笑容接受。

跨領域與多國籍的營塚鳥(Megapode)調查團隊於族群熱點Ulong島的合照。(圖片攝影:陳柏豪)

雖然帛琉與臺灣有不同的歷史與族群組成,但反觀國內於保護區或水庫上游區域管理時,國家與當地人之間因自然資源議題意見分歧,而產生劍拔弩張的對立情形來看,的確有很大的差異。造成此主因或許可歸於以下兩點:一是臺灣的中央機關在高處做出決定後,地方民眾在資訊不對等的劣勢下,概括承受了種種限制;二是受到限制的地方民眾並未獲得其所需要的補償。

駟馬難追的永續發展承諾

另外讓筆者訝異的是早在管理計畫執行前,成果的監督與評估方法就已在會議中決定好了!科羅州政府為了避免管理計畫執行脫鉤,在州長與各界大頭的關注下,下屬們都很有肩膀的依各自專業與職掌,簽下賣身契,承諾未來5年内將完成的目標與工作項目。欲達成的目標除了以具體數字呈現外,評估調查也很聰明的依照既有國際組織的方式,對於將來申請國外的保育基金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科羅州州與文化事務部門(Koror State Government State and Cultural Affair)必須在2015年前,至少將3處文化遺產規畫為深度旅遊的景點;或是帛琉國際珊瑚研究中心(Palau 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Research Center)需在2016年前依照自然保護網(Protected Area Network,PAN)的調查方法,進行6處海洋保護區的背景資料調查,以及找出關鍵魚種與經濟魚種的重要棲地。

除了白紙黑字的明確分工,以及要求達成具體成果外,會議中也決定在2014年舉行工作坊,做為5年管理計畫的中間檢查點,該工作坊將更大規模的邀請社會大眾參與,檢視2年來的工作進度與方向是否符合當初的願景,並依據回饋做為管理計畫的調整,當然於該管理計畫的第5年也會有評估與檢討的工作,並依其成果與經驗做為未來管理計畫的基礎。

保育工作的銀彈從何來?在會議中,科羅州政府很踏實的討論了未來5年管理計畫的經費來源,除自身財源外,也將以靈活的策略爭取中央與國際的保育資源,以多樣財源增加了管理計畫的可行性。主要經費確定將從販售水母湖與洛克群島許可證的所得中,編列預算支持管理計畫的工作項目。同時,州政府也將讓境內的保護區加入PAN,以取得國家保育基金的支持,當然,世界遺產的光環也將讓許多國際性的保育組織對帛琉更加大方。

援引國際資源投注在地保育行動

科羅州管轄面積僅約臺灣行政體制中「鄉」的等級,但小而美的政府出招靈活,積極援引外界資源,讓太平洋島國發展為世界潛水者的聖地。筆者在科羅看到全球化對海島生態保育的正面影響,其中之一為帛琉人努力的以外交手腕爭取國外的生態保育資源,帛琉走過德國與日本的殖民與美國託管的時代,更是臺灣碩果僅存的邦交國,在各方面均受惠於外國的思維、技術與資金,尤其以生態保育最為蓬勃,得以推動在地的研究計畫與環境教育。

除了因帛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外,管理者推動業務之前,總先考慮是否能申請國際NGO的經費,讓外來組織顧面子,帛琉在地則獲得裡子,積極開放的態度有時讓人感到狡猾呢!也讓筆者思考,臺灣執行生態保育工作時,常有資源青黃不接的窘境,我們是否能循帛琉經驗,有政府補助與民間自發奉獻以外的第三個方法?

帛琉特有亞種營塚鳥(Megapodius  laperouse senex)具有鮮黃的大足。(圖片攝影:陳柏豪)

以筆者參與的瀕危特有亞種──密克羅尼西亞營塚鳥(Megapodius  laperouse senex)研究為例,由帛琉國家博物館的自然史研究員Alan R. Olsen主持,經費來自海外保育基金會(Birdlif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nservation Fund),團隊的組成多樣,博物館、州政府、帛琉保育協會與國際基金會為主要成員,另有美日駐帛學者支援,不時有當地高中或社區大學學生來見習;參與者的學養也形成互補,以鳥類生態、地景生態與自然資源保育為核心。

帛琉特有亞種營塚鳥(Megapodius  laperouse senex)可築高1.5公尺,直徑達10公尺的土丘鳥巢。(圖片攝影:陳柏豪)

另有生態旅遊、大眾溝通、永續發展、漁業與獸醫領域的加持,讓往來島嶼間的交通時間絲毫不覺得無趣,因為許多想法是在分享香蕉跟芋頭時,彼此聊天而冒出來的。這計畫建立完整的巢位資料庫,推估洛克群島範圍內的族群量介於220到280隻之間,約為該物種全球族群量的15%;也提出該族群的壓力源主要來自遊客干擾、外來種齧齒類與海岸侵蝕;另因本計畫完整的研究報告,讓科羅州政府決定將營塚鳥做為生態旅遊的亮點外,並以這次結果為基準,於2016年再次檢視營塚鳥的族群狀態,檢視陸域生態保育行動的成效。

科羅州政府以解決問題做為管理計畫擬定的原點,讓社會大眾均能據其專業提出解藥,凝聚各界能量共同執行、監督與檢討。臺灣的保護區面對更多複雜的挑戰,土地開發、遊憩壓力與棲地劣化等衝擊均考驗著管理單位的能力。然而筆者從帛琉科羅州政府擬定洛克群島南方環礁管理計畫的過程中,觀察到開放的討論氣氛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可見到願景、問題、目標、工作項目、經費、查核點、評估機制等細節的環環相扣,執行單位以熱誠面對永續經營洛克群島南方環礁的責任,進行工作分配與期程安排時也不見半推半就的尷尬場面,對於筆者來說是很新鮮且值得學習的體驗!相信未來洛克群島南方環礁在科羅州政府的照顧下,能成為全球海洋保護區管理的典範,讓人期待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