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噪音護鯨 IUCN地震探測手冊成業界新標準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管制噪音護鯨 IUCN地震探測手冊成業界新標準

2014年01月27日
本報2014年1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最大環團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20日表示,太平洋石油天然氣開發計畫進行的地震探測保護措施,已成功保護瀕危鯨魚免於聲波傷害,樹立了爆炸噪音管理典範。

鯨魚。(圖:eGuide Travel)

地震探測找油藏 噪音影響鯨魚行為

地震探測是將聲波打入海床,探測天然氣和油藏所在。聲波往往高達230~250分貝,有時鯨魚在4000公里(2500英哩)外就能聽見,很可能傷害鯨魚和其他海洋生物。杜克大學Doug Nowacek發表在水生哺乳動物期刊的研究表示,地震探測最令人憂心的效應,便是迫使鯨魚離開覓食地區。「鯨魚太靠近地震探測地區可能會受傷。」不過Nowacek補充,就他所知,目前並沒有鯨魚因此受傷的紀錄。

IUCN的一份聲明中同樣提到,「鯨魚以聲波溝通、導航和覓食。暴露於地震探測產生的噪音,可能造成鯨魚的壓力並導致行為改變,影響其覓食和育幼或造成直接外傷。」

鑽油成本增加 不遵守企業形象受害

這次和俄國薩哈林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IUCN的保育專家說,儘管在瀕危西部灰鯨的覓食區域附近進行地震探測,西部灰鯨的數量仍以每年3%的速度成長,達到140隻。

「地震探測指導手冊有助於樹立業界標準。一旦建立起標準,不遵守的公司將自毀形象。」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全球海洋和極地計畫總監Carl Gustaf Lundin說。嚴謹的指導手冊會增加環境監控的成本,尤其當環境監控導致鑽油時間延後,可能造成上百萬美元的損失。但是另一方面,傷害野生動物會影響公司形象。

IUCN表示,新的指導手冊呼籲更深入研究野生動物,以利判定執行地震探測的最佳時機和聲波音量,當野生動物出現在附近時,應停止探測並且在探測結束後,執行後續的野生動物追蹤工作。

以薩哈林公司為例,瞭解鯨魚遷徙習性後,發現最適合進行地震探測的時機是春天融雪後,以及鯨魚回到覓食地區之前。「可以確定的是,派幾個人坐船出海一兩個禮拜是無法確認當地到底有多少鯨魚出沒的。」IUCN負責鯨魚與地震探測問題的專案主席Greg Donovan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