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在哪裡?反核者、文化資本與電力消費責任(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階級在哪裡?反核者、文化資本與電力消費責任(上)

2014年03月04日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編按:本文寫於去年3月反核遊行後,討論在環保運動中的「階級劃分」或「階級消失」的現象。在今年廢核遊行前夕刊出本文,希望給在討論核電存廢、考慮要不要參與遊行的讀者一些參考。

309廢核遊行那天,意外在學校裡聽到幾位資深教授閒聊著核四議題,其中一位滔滔不絕,其部分大意是:「核四一定蓋不起來的啦,可是電價一定會漲,現在經濟不好,最後倒霉的是誰?但反核的、搞環保的人不會在乎,他們大多有錢有閒,因為這些人多半是那些退休老師或教授啦。」這類意見我們都不是第一次聽到,先前在網路上,類似對藝文界,對明星表態反核新聞的批評討論串裡,也頗常見。

大抵嘴巴原本長在每個人臉上,愛怎麼說當然無從管起,我卻還是納悶:從沒親身接觸過路上那成千成百反核群眾的我的前輩們,怎麼有辦法講的像是他們已最是透徹的看見真相?還有,這些位月薪都超過10萬的教授們,怎麼講的那些環保人士好像個個薪水都比他們高的酸味?遊行向來有千千萬萬的反核群眾,難道是把參與者的年所得除以參與人數,得出一個月薪高於基本薪資的平均數,所以能得出2013反核浪潮的確已被「有錢有閒階級」或「帶狗散步的中產階級」把持了?

行動主體隨興歸類:片段概化成整體

這讓我不免聯想起在我留學英國的最後一年,我那從未與歐洲人交手過的老媽,趁我回台時諄諄教誨:「別交英國女友!和英國人談戀愛行不通,會吃虧,因為他們都眼睛長在頭頂上!」;「有法國女孩示好?法國人都是一群甜言蜜語的傢伙,談戀愛會被他們搞得團團轉,不會有結果。」當時我也很納悶,為什麼老媽可以這麼活靈活現講的像個歐洲文化專家?老媽和大學教授們分享了什麼共同的研究成果?讓他們能這麼自信直覺地「觀察與總結」出各種社會活動的本質?

教社會學的我當然很容易會回想到,認知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都是用自己生命裡聽來的,媒體上看到的片段,自己加工一番,再加上「遺忘」或「跳過」另外一些片段,最後生產出「認知」,再予以「宣告」。的確,我們身邊的「知識」,本來就很容易是你我他的隨意「考掘」,只是看誰敢直白地講出來罷了。於是原本是社會事實組成裡的一小部分,被挑出來宣告為事實的本質。或者一個東西的屬性成分還待分離檢測,卻被斷然宣告已成為某種特定屬性。但問題就出在,有些直白是誤解,有些是失焦,另外有些宣告則變成了掩飾其他意圖的謊言,或是赤裸裸的權力濫用,用來扣人帽子,用來凸顯自己的認知高人一等。以下就試圖梳理出3種看似鏗鏘有力,實則似是而非的反反核動員的論調。

第一種說法基本上就是不習慣媒體上反核的聲音變多了,花樣變更吸引人了,所以認定核能的討論已經變成了不理性的風潮,甚至,變成了一言堂。

「我是人,我反核」串成一言堂?

309廢核遊行前夕,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原核工系改名)主任發出信函,指稱「即便社會氛圍已近乎成了一言堂」,所以希望系友們努力「讓台灣的社會聽到更多元的聲音」[註1]。這個擁核學者內部的群組信件透露著可笑也可怕的訊息:曾幾何時,遊行人數已是變成了判斷社會由誰統治的標準?或著說,只因為最近一波反核運動動員到的參與者有了多元性,來自社會更多領域,一些立場其實不同的人不約而同地認定「反核佔滿了社會場域」,卻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地忘記,目前核能營運與監督的行政與經濟霸權是由誰控制?

急於擔憂反核浪潮高漲的保守派朋友,是否要告訴我們,在2013反核新浪潮之前,核能應用在台灣反而是呈現多元並存的聲音,多元平等的力量?從中央機關檢視起,經濟部與台電這國營的電力壟斷事業體仍然強力維護核能發電,原子能委員會更非擁核反核並陳的機關,能源經濟學相關大老幾乎都坐領過台電的委託研究經費,行政院與許多大企業老闆還在鼓吹核能無法替代[註2]。這就是台灣的反核一言堂?

在原有的權力系統仍佔有控制地位下,如今唯一改變的是,過去民間相對微弱的反核聲音,因為福島核災資訊的有效傳播,原有的鄰避效應事不關己心態被震出缺口,於是有了更多人願意公開表態反對或加入街頭遊行行列,構成了遊行人數的震撼性,如此而已。技術專家的一言堂怪論顯示享有權力途徑的擁核集團,不敢面對核能營運30年來,他們如何造就了一個封閉的核能監督壟斷體系,反映出他們連歷史觀都不屑存在,更不需要思考核能決策權力能否由不同立場「同時並陳」的高傲。

「要廢核,先節能」的階級消失論

在對2013反核浪潮的常見質疑(有的是好意憂心有的是惡意否定)裡,還有一種常見的論調,那就是要參與廢核,首先要意識到是否能做到節能為前提的論調。諸如:「其實要不要核電是一種生活和消費行為的選擇,開始過少用電器的日子,夏天少用冷氣,不必要的燈和霓虹燈、廣告燈9點以後就關掉,路燈也要減半,恢復夏令時間,關掉夜店;全民有志一同過健康的早起早睡的生活。」「若仍要過奢侈的生活,哪有那麼好的事。」「這真是個要嚴肅看待的問題,不是上街散步如嘉年華會一般,喊幾句口號,回家以後仍然依舊慣用電,可以解決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的關切與隨之對此波反核行動者的質疑,有從保守右派陣營而來,也有從進步左派陣營。類似言論的出發點甚至也很類似,希望對反核支持者「澆冷水」,提醒這個新興的行動主義浪潮很容易就陷入是理盲,是喊爽的,是中上階級自私,是嘉年華式的天真。

反核的環保團體本來就主張我們應該脫離現代社會高度耗能以追求成長的模式。但關於節能責任的前提其實應該分成兩個層次。第一,難道不廢核,就不需要積極節能了嗎?答案想必沒有人會說是,所以生活消費節不節能的覺醒其實和廢核無關,反問的是那為什麼拋出來作為所有反對核能者表態的前提?第二,社會裡不同階級屬性的公民,難道應該承擔一樣的節能責任?

就第一點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傾斜性的道德完整性訴求:行動者必須具備比不行動者更高的道德完整性。這個偏見對我這樣的反核者倒也能樂於接受,無可厚非,也樂於督促反核同志們更力求節能。該反問持這種論點者本身是否也已企圖積極地施力於擁核者?否則多少都會沾上陳文茜式的「假性疑核」姿態。

這樣說好了,若我和陳文茜一樣有高度曝光率,我該不該更大聲疾呼,擁核者在質疑反核立場時,先思考有了核電,節能會更好?該不該趕快證明,蓋核電就不會漲價?蓋核電就不會再不穿西裝,不開冷氣。或者,該嚴肅地具體回應綠盟的主張,核能電廠全速啟動,與陳文茜關係良好備受其推崇的企業代表們,將首先做到工業集團所有工廠「用電零增長」?事實上,綠盟在各種場合都早已提出,已有多個國際性研究報告顯示,正是核能的繼續使用,更有可能成為阻礙全球節能減碳相關之能源工具進程的絆腳石[註3]。關於這點,有多少反反核者嚴肅看待呢?

附帶一提,擁核反核立場的社會霸權若已是多元平等,或者反核在台灣已獲得歷史性霸權,以上的挖苦文就不會有人莞爾一笑了,相關論述也早已啟動。所以,是誰魅惑於名人反核的運動領導權與遊行者的數量呢?

註1:全文可參考「葉主任給各位系友的信台灣核能發展現況」
註2:工商團體聯誼會 企業聚焦核四議題
註3: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