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團結力:信託故鄉風土 保古都鎌倉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小市民的團結力:信託故鄉風土 保古都鎌倉

2014年03月05日
本報2014年3月5日鎌倉訊,溫于璇報導

※編按:台灣國民信託協會於2014/2/28-3/4赴日參訪,參與第31屆日本國民信託全國大會,繼東京都的農夫市集後,來到鎌倉探訪日本第一起國民信託運動,鎌倉人如何維護古都風土?請見本日報導。

參訪團隊於鎌倉保存協會前合影。攝影:何宗勳。行程第二天,來到距離東京相近的鎌倉,是與奈良、京都並列為日本代表性的古都,有眾多的神社寺廟外,也保留了許多文化資產、歷史遺跡及自然環境。

參訪一行人拜訪鎌倉景觀維護協會(鎌倉風致保存会),由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野田充博先生,帶我們瞭解1964年在鎌倉發生的日本第一起國民信託保存運動。

鎌倉景觀維護行動 開啟日本國民信託之路

鎌倉市的歷史和自然環境長期為喜好民眾選擇的適居地點。1960年代,日本經濟高度成長,鎌倉也經歷日本住宅區的開發潮。在1964年,著名景點鶴岡八幡宮附近的森林將成為住宅開發計畫地。

作家大佛次郎和鎌倉居民,擔憂當高樓住宅蓋下去後,這座古都的整體歷史景觀將遭受破壞,於是自發地採取行動,1964年底先成立「鎌倉景觀維護協會」,並開始號召市民捐款購買部分原為住宅區的土地。1966年6月,受到民眾支持,募得1,500萬日圓,買下1.5公頃,成功阻擋開發計畫,這也成為日本第一起國民信託案例。

之後協會也購得鎌倉地區的其他土地,也並接受民眾捐贈歷史建物,致力保存在地風味,為後世子孫保護、維持鎌倉古城豐富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景觀。

鎌倉市民運動的成果 加速制訂古都保存法

鎌倉景觀維護協會常務理事野田先生提到,1966年年初時,大部分日本民眾得知或參與鎌倉保存行動,加上其他地區古都情況日益嚴重,加速議員制訂「古都保存法」(古都における歷史的風土の保存に関する特別措置法),受保存法保護區域範圍有相關建築規定。他特別提到,依據古都保存法,保留下鎌倉地區近1/4的土地(約984公頃)。這阻擋鎌倉地區開發亂象,並嚴格守護這區域的歷史景觀風貌。

此外,他也提及除了古都保存法嚴格的守護部分區域外,古都保存法制訂後半年,也設立「近郊綠地保存法」,保護沒有歷史遺跡但擁有綠地及風景的地區。近郊綠地保存法陸陸續續保存了290公頃的區域,再加上古都保存法保護的範圍,一共保護下1/3鎌倉市的歷史建物及綠地。

與政府單位保持合作關係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李天健詢問與政府單位的互動關係,野田先生表示協會會與政府單位及其他組織合作,互相借重對方的力量,例如邀請政府單位參與他們的活動,或組成由下而上的聯絡會,有許多相同理念的團體、相關政府單位加入,共同為保存目標努力。

例如現在正在推動類似社區營造計畫,聯絡會成員內包含政府單位,一起組成讀書會,一起瞭解相關、討論,讓後合作過程更加順利。而因國民信託案例而推動相關古都法、綠地法案的實施,讓同行參訪團員十分讚嘆,直呼不可思議。

李天健表示,後續相關法制的設立,包括限建高度、景觀法,一步步為保護人文自然景觀,提供關鍵的制度條件。這些法制成就與實際的地方文化保存進展,遠超出台灣社會想像。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戴秀芬認為,這項國民信託為這土地保存了美好的故事,與地方特色。

與鎌倉景觀保存協會交流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正在推動的「國家綠道法案」正尋求政府、立法單位的支持與推動,她解釋國家綠道法案主要是推動綠道周邊環境保護,如郊山步道周邊,社區綠點、綠帶等,如未來可以像鎌倉地區一樣以一個地區作為示範點,未來則可保護更多綠地。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現任台北市政府參事謝小韞談到日本在文化資產保存方面,是藉由團隊合作、由下而上的凝聚共識,並促使法案通過,讓社會公民團體與政府一起努力。因此他覺得民間團體可以以柔性方式與政府合作,邀請政府加入,減少政府單位阻力;此外,公民的覺醒是帶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未來需多加強公民文化教育。

註:保存法區域範圍又稱「歷史的風土保存區域」,想關古都保存資料請見《古都保存法》介紹(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