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經濟 | Page 1057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經濟

2005-09-28 13:43
2005年台日科技高峰論壇的第二場專題演講中,長期從事環保政策規劃、法令訂定,現任地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理事長的森島昭夫,就「公害─環保─經濟」三方面的問題,對日本建立環保型產業發表看法。他指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盟友關係,其中關鍵在於因防治...
2005-09-14 18:10
日前,由中國造紙學會主辦「中國桉樹種植與制漿造紙研討會」探求「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與會專家們觀點一致:以造紙企業為主體、通過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造紙企業和原...
2005-09-04 08:38
 網寮,對馬來西亞檳城居民來說,1960、1970年代開始最盛旺的漁村,就在此地。但是隨著時代巨輪的滾動,漁村已不在,日落東大道公路的開發,把靠海為生的網寮與海隔開了,隔壁還起了發電廠,但是今日依然可以看到漁民最後在海邊建立起來的...
2005-08-24 19:44
環保標章制度是一種國家政策工具,試圖調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項彼此衝突的領域。環保標章透過國家頒發專用商標,鼓勵生產者提供對環境友善的產品,當消費者的綠色意識越強,生產者也就越能獲取利益。 德國於1977年率先實施「藍天使」環保標章制度,...
2005-08-23 17:07
百年的古老小鎮、龐大的現代工廠,還有清新怡人的空氣與海鷗飛翔。這是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典範。看似衝突的景象,卻是當地居民的驕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鍾國輝顧問,長期專注於生態工業園區的議題。在上週五(19日)上午的演講中,分析了全...
2005-08-04 08:00
生態工業園區(EIP,Eco-Industrial Park)的概念,在理論上強調向自然生態系統學習,將產業系統也當作是有食物網般生態關係的產業生態系。常用的說法叫做「產業共生」。這概念最常被提到的執行方式,在於透過「副產品交換網」的方式,...
2005-07-30 16:32
人類要永續,首先要是顧好肚子,意即「民以食為天」。一塊地可以養一群人,但是這塊地如果被毀掉,就永遠再也養不了人。地球環繞有地圈、氣圈、水圈及生物圈,這些結構之間有很多訊息流動著,稱之訊息圈;當人在綜合應用這些物質及信息,受到其本身文化的喜好...
2005-06-24 20:21
連續一週的豪雨,雲嘉地區一夕之間成了水鄉澤國,一期稻作還來不及收割,全部泡在水中央,望著浮在水面上的飽滿稻穗,老農欲哭無淚。多年來,沿海地區的居民早已習慣了洪水進出家園的日子,房子能墊高的就墊高,不能墊高的,就把值錢的家電用品搬到膠筏上,一...
2005-06-24 14:48
台灣的天災一年勝於一年,政府在防洪治水的經費卻是一年少於一年。在氣候異常的趨勢下,極端破記錄的降雨在無預警的狀況隨時會發生。就如同這次連續一週的大雨,氣象局就無法在一週前明確告訴大家:將會在那些地區出現連續一週的豪雨。如此,等到發生當日才緊...
2005-06-24 10:43
地下水的使用,以農業用最多,約佔45%,如各地水利會都鑿有灌溉用井,以及台糖公司早期灌溉全省甘蔗田的水井,此類井出水量較大、深度較深,約在100─200公尺;相較之下,農民自費開鑿的井,出水量較小、深度較淺,約在30公尺以內。其次是養殖業用...

頁面

訂閱 RSS - 環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