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 Page 9 | 環境資訊中心

阿美族

2009-03-05 14:20
背景說明:關於港口石門段823及592 東海岸土地問題,從都蘭灣到港口石門段,都重覆著部落族人生活與政府法令上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在政府與族人一強一弱的對比下,土地的使用權總在官僚缺乏公義或願景的思維下被操弄著。 原屬港口阿美族人世居的...
2008-11-03 11:36
台東成功在地社區日前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辦理環境信託園區體驗活動,阿美族的頭目、80多歲的耆老與中生代的青年一行20人浩浩盪盪上山,共同採集食材和植物染原料,一面學習阿美族的山林智慧,一面討論信託園區的未來夢想藍圖。 繼10月初號召各...
2008-09-08 10:18
台灣原住民族共有1族,每個族群依照歲時,有著不同祭典,但是在長期觀光化的趨勢下,祭典的傳統精神,受到嚴重干擾,失去文化傳承的意義。在阿美族太巴塱部落,一個追尋傳統祭典的行動,正在開展,他們用微小的步伐,不斷調整身姿,希望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一...
2008-08-13 17:45
由於原住民的生態智慧或生態知識漸為人所重視,研究這一塊的人也可從中獲得利益,引發許多人虎視眈眈,進入部落中以生態研究或協助族群事物、保存傳統知識為說詞謀取接納,一步一步逼近擷取資料,發表或整理之後就成了個人的成就。如此一來,民族智慧已轉成他...
2008-06-16 03:10
旅行太匆促,常常讓人看不見美景,錯過許多動人景色。像這座美麗的濱海傘椅,依偎在礁岩海岸,背景是寬闊的藍天,以及碎沫的白浪,在海風輕輕吹撫下,讓所有的旅人無盡沈迷。它在哪裡?讓我們從一個故事說起。 一早,阿美族的吳德常先生,像平常一樣,來到...
2008-06-08 05:07
沿著台四線往南行進,過了武嶺橋,經過鎮公所投資7千8百多萬元所建的大溪橋,以及大溪鎮公所在去年才耗資千萬完成光雕夜景的崁津大橋,大漢溪沿岸座落著許許多多觀光景點,一到了假日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但背後看不見的洶湧暗潮,卻悄悄的覬覦著大漢溪畔阿...
2007-02-22 19:37
在歷史上消失了129年的撒奇萊雅族,2007年1月完成正名,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3族。撒奇萊雅族因為歷史因素和阿美族混居,而今復名離開,族人認為,絕非割袍斷義,而是為民族文化及宗脈延續,找出一條生路。 ...
2006-05-02 10:45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上週六(4月29日)邀請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吳明義於林業試驗所舉辦秀姑巒溪阿美族的河祭講座,會中提到河祭是阿美族非常重要的祭典,但由於時代的變遷現今已幾乎不復存在。 吳明義指出,阿美族的人口為全台原住民之冠,主要分...
2004-06-13 10:17
部落社會的瓦解,傳統功能的散失,原住民生存的空間開始受到限制,山上的一切已經無法再滿足基本需求,為了生活他們只有下山工作。 在都市裡,沒有屬於他們的森林與獵場,更沒有部落裡的友善,很多的原住民淪為「都市原住民」,做的工作是粗重、賣勞力、沒...
2001-08-05 15:56
麵包樹另一項重要的資源,就是製作繩索及樹皮布。用來製做樹皮布的樹種,如構樹、榕樹等,多半砍取較年輕或剛生長出來的枝條;唯獨麵包樹例外,大麵包樹的樹皮才能做樹皮布。在大溪地,良好的麵包樹皮布是獻給皇家值錢的禮物。John Jenkin(185...

頁面

訂閱 RSS - 阿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