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 Page 3 | 環境資訊中心

阿美族

2015-09-24 11:23
秋分前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度於台東比西里岸部落舉辦的第三梯次生態工作假期圓滿落幕。總共4位台灣志工與2位美國志工,於20日協助年邁的mamo(阿美語,阿嬤的意思),將學田火龍果園區遺留的地上物清除,以便該區後續能做為部落傳統建材&mda...
2015-09-16 09:34
色澤鮮艷、香味濃郁的紅糯米,是台灣唯一產地太巴塱部落的特產,在去年成立的產銷班擴大面積栽植的努力下,昔日產量稀少、僅在重大慶典上桌的珍饈,今年收成有兩萬斤。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執行長蕭明山表示,待銷售打下經濟基礎,將為部落轉型鋪路,帶動產業也...
2015-05-01 10:10
吉哈拉艾壯闊的景觀,讓人百看不厭。找出吉哈拉艾百看不厭的元素以及環境韌性,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社會學」50多位選課學生,利用假日,以吉哈拉艾為場域進行田野調查,透過居民訪談找出「環境恢復力指標」,讓吉哈拉艾永保美麗。 永保美...
2015-01-12 11:54
阿美族部落中最年幼、階層的最低的Pakalongay,要具備那些知識技能才能畢業?上週六(10日)吉拉米代部落為孩子準備的畢業典禮,孩子們不但要解說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的秘密,還要能具備野外生存技能,並到湧泉出水口取水,為長輩服務。這些課程超越...
2015-01-06 10:18
花蓮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有如一座大食堂。在阿美青年蕭明山的引導下,以祖先和大地共存的生活智慧,遊客就地取材,走到哪、吃到哪,路旁野菜、果實都是桌上佳餚,享用大地之母無盡的恩惠。 在外闖蕩多年 回鄉做「太巴塱之子」 出生於太巴塱的蕭...
2014-08-02 09:10
酷暑中割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7月中旬在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中的幾片小梯田,卻充滿了孩子們的叫聲、笑聲,暑氣似乎消弭無蹤。幾個小學生跟著來自東華大學的志工賣力的割稻,年紀稍長讀國中的孩子,則幫忙搬動打穀機到收割完的田裡,撿起稻穗打穀;中午曬完稻...
2014-07-31 13:20
在阿美族傳統中,每到作物收割,聚集全部落的人「米粑流」,重要而神聖。位於花蓮豐南村的吉拉米代部落,就設置公田,透過傳統農耕體現與傳承米粑流。7月,趕在颱風來臨前,部落動員割稻,年紀輩分最小的孩子,也跟著大人一起學習阿美傳統農耕知識。 ...
2014-07-29 11:30
食物緊牽著生活。食物的記憶,經歲月累積,逐漸成了獨特的專屬的寶典。它可能是食材知識庫、是阿嬤的料理食譜,或是讓人朝思暮想的「味道」。知識可以書寫,影音可以留存,但「味道」如何傳承?阿美族人說:「madodo ko nakanmayan no...
2014-06-02 07:34
新北市原住民自治聯盟3年前進入新北市汐止區白匏湖高鐵調車場預定地搭蓋祖靈屋,聯盟議長林阿生等12人被依違反水土保持法起訴。士林地院認為,被告是因陳情未果才占用山坡地,履勘後未發現有水土流失狀況。都予輕判徒刑2個月,得易科罰金;除1名累犯外,...
2013-12-10 10:30
花東縱谷北邊的「南勢阿美」族群,每年利用冬季農閒的12月份,舉辦捕鳥祭,花蓮吉安鄉19個部落的捕鳥祭,8日由歌柳灣部落先登場,各部落還得先學認識保育鳥類,避免觸法。 吉安鄉有19個阿美族部落,其中永興村的歌柳灣部落「捕鳥祭」,8日下午率先...

頁面

訂閱 RSS - 阿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