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
2018-11-26 09:54
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閉幕式的大合影。林琪娟攝。
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由農委會林務局主辦,在11月21日、22日舉行,大會主軸「森川里海護里山」,象徵著透過散佈在台灣各處的濕地,像一艘艘綠色小船串連「森、川、...
2018-11-23 10:30
大量介殼蟲殺光蘆葦,沒有蘆葦抓地加速海岸泥土流失、危害油井、航運路線和漁場。
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線正快速流失,一年減少約10平方海浬,且面臨許多威脅,如海平面上升、颶風襲擊、輪船漏油的汙染毒害等。
如今,廣袤千里的沼澤草地成了泥...
2018-11-02 01:06
2018年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於10月27、28日在台北關渡自然公園展開,主題為「鳥瞰台北A Bird's-Eye View of Taipei」,寓意借由野鳥的視界觀看台北,透視城市間的人鳥情緣。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自1999年起至今,邁入第...
2018-11-01 09:34
台北市野鳥學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分會10月28日在關渡自然公園,簽署了濕地保育和環境教育領域交流合作備忘錄,並辦理「 2018第二屆台北濕地中心與保護區國際交流會」。
交流會中,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及《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一、影片簡介 池塘中的水位隨季節不同,榮枯各異,其水量的來源就是來自上方的一口龍目井,名曰「龍巖洌泉」。 龍巖冽泉即昔日柴山東側多處礁岩裂縫有冷泉奔湧而出,汨汨不絕,孕育眾生,從平埔族、到漢人,猶如打狗的血脈,青翠山巒、加上山緣多處奔湧的冷泉,清朝時將此壯觀的地景稱「龍巖冽泉」。 如今,因為無節制的開發,到現在僅剩北登山口旁的龍目井在雨季尚有清澈的冷泉奔湧而出,如101年6月12日經過幾日大雨後,及102年8月29日在康芮颱風連日豪雨之後,與103年在西南氣流連日大雨後於8月8日才湧出泉水... 當湧泉不再湧出時,對於我們及未來世代會有什麼影響呢? 二、創作背景 此影片為活動「...
2018-10-17 22:32
在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地帶,高山、大江穿插。雲南境內,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流」,自北而南奔流170公里,深切的峽谷隔絕了聯繫,造就豐富的陜域特有種。
這裡,是中國的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僅僅10%的國...
一、影片簡介 石梯坪水梯田是豐濱鄉面積最大、最完整的水梯田,也是港口部落的糧倉。但因人口老化、青壯年人口外移,這裡的農地逐漸荒廢,有的長了雜草、有的蓋起了民宿。 而當在地的人們開始重新耕作,重拾跟土地的連結與美好,但復耕的土地面積追不上被賣掉土地的速度。對於我們與未來世代,應該要留住的到底是什麼呢? 二、創作背景 此影片為活動「2018濕地系列活動─講座:無水湧泉、種民宿的農地」中舒米‧如妮的「當民宿攻佔農地」講座的介紹影片。 三、石梯坪水梯田系列報導 2011年: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1:到太平洋岸邊 尋找水梯田的旅途中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
動畫製作:陳佳瑩、賴怡君、廖菱旻。 一、影片簡介 蚵仔和鷸仔在路上與水筆仔相遇,大家愉快地打招呼。水筆仔剛從外地來到這,對一切充滿了好奇,也想在這裡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鷸仔和蚵仔是認識很久的好鄰居,長的白泡泡、幼咪咪的蚵仔,總是讓鷸仔羨慕不已。面對生活中陸續到來的新夥伴--「六輕三溫暖」及「微笑風機」,他們平靜的生活,又會面臨什麼樣的變化呢? 二、創作動機 李白說過:「天上地下,牡蠣獨尊」。 不管食鹽、焗烤、煮湯、酥炸,大家對牡蠣愛不釋口,當他們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連人類都無力改善,蚵仔大概也只能接受這些不得已的變化。 鷸鳥有翅膀可以自由飛,面對人類大量種電帶來的地景變化,...
2018-09-26 10:55
時序入秋,降雨減少、烈日當頭的天氣形態被戲稱為「秋老虎」。不畏懼牠張牙舞爪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imberland以及長期深耕嘉南沿海的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9月20日一同為嘉義布袋的環境保育貢獻一分心力!
本場次工作假期可略分為早上...
2017-12-12 04:01
市府環保局委託國立中央大學編纂的「桃園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歷時二年已完成並於環保局網站公開;白皮書指出未來的政策方針,並提及市府將設置專責的「海岸事務管理處」。不過,長期關心藻礁的桃園在地聯盟對此並不領情,直指藻礁分布狀況引用舊資料,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