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 | Page 10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

2024-05-21 21:01
由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領銜提出花東交通建設的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花東三法),包含「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國六東延)、「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環島高鐵)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花東快),三法合計逾2....
2024-05-21 10:00
5月21日 桃園危老重建6都最低 市府擬推防災型專案都更 桃園市超過30年屋齡的房屋超過30萬戶,截至目前受理危老重建案共184件。有市議員質疑,桃園危老重建申請卻是6都之末。桃園市都市發展局表示,正研擬推動防災型專案都更,協助...
2024-05-21 09:25
「台灣現在一度綠電約是5元,澳洲一度綠電平均約1元,還可能有負電價。負電價代表電力生產過多,電力公司要付錢請民眾用電。這時讓氫氣生產線全開,成本就能再下降。」 國內盛傳「得氫能者得天下」。氫是達成淨零碳排的明日之星,利用再生能源所產製...
2024-05-20 15:34
國民黨近日在立法院以建設花東之名,推「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等三項法案,其中「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國六東延)已審查完畢;「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環島高鐵)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花東...
2024-05-20 10:31
5月18~20日 台灣將打造首座核融合實驗設施 地點選定桃園市國原院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17日宣布,將於桃園市國原院院區建置國內第一座約兩米高的小型球形托卡馬克(Tokamak)研究用實驗設施,為核融合研究做準備,預計2027...
2024-05-20 09:47
博物館、畫廊或是其他文化場館通常被認為是公共財的提供者。當我們在談論氣候變遷、永續等課題時,經常忽視這些單位的角色,這些場館甚至被免除在相關議題的監管外。然而,博物館卻可能是一個城市中碳排最高的建築之一。 怎麼說呢?由於博物館透過嚴格...
2024-05-20 05:00
17日專訪當天,市區氣溫30°C。彭啟明一身粉紫色長袖西服襯衫、長褲,跟記者在辦公室旁的公園拍照。記者笑問︰「你會不會熱死?環境部有穿便服的政策嗎?」他立刻「政治正確」的把手放在領口,說︰「我現在要脫領帶嗎?」 現年53歲的彭啟明是新...
2024-05-20 05:00
520起換了新身分——「氣象達人彭啟明」成為「環境部長彭啟明」。在赴任前最後一個工作天的下午,彭啟明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時顯得躊躇滿志。他表示已向總統賴清德報備:「我(任內)六成時間要放在淨零」。 他還說要當政府的「永續長」,協調...
2024-05-17 16:23
編按:28歲的林柏賢在新北長大。某次環島途經家鄉雲林,興起返鄉務農的念頭,去(2023)年9月毅然裸辭,回鄉種西瓜,經營社群媒體推廣種田,短短數月,IG便已累積6萬粉絲,成為農業勞動力老化中,逆流而上的青年網紅。 ※本文為記者採訪,並...
2024-05-17 16:23
編按:520是新舊政府交接的日子,標誌著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即將結束。《環境資訊中心》精選民眾有感的主題,透過關鍵數字與政策,搭配人物小故事採訪,在眾多政治人物的表現評比中,留下你我的520回顧與展望。 台灣有句俗諺「一粒米,百粒汗」,...

頁面

訂閱 環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