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環境部長彭啟明】當「政府的永續長」:加速碳費、綠色金融、環境外交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專訪環境部長彭啟明】當「政府的永續長」:加速碳費、綠色金融、環境外交

2024年05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李蘇竣、袁慧妍

520起換了新身分——「氣象達人彭啟明」成為「環境部長彭啟明」。在赴任前最後一個工作天的下午,彭啟明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時顯得躊躇滿志。他表示已向總統賴清德報備:「我(任內)六成時間要放在淨零」。

他還說要當政府的「永續長」,協調各部會推動淨零轉型。碳費可以先低再高、但不能再拖。他更談到自己內心的夢想,就是台灣有朝一日可以加入聯合國氣候談判。第一步是培養國際公約人才,以「環境外交」擺脫只能被動接受國際決議的處境。

彭啟明強調,環境部長的角色就是「政府的永續長」,要有遠大願景,更要有跨部會協調能力。攝影:李蘇竣

彭啟明強調,環境部長的角色就是「政府的永續長」,要有高度願景,更要有跨部會整合能力。攝影:李蘇竣

台灣缺「減碳胡蘿蔔」 彭啟明希望碳費先上路

上任前三週,才發生碳費三項子法草案遭環團痛批對企業大放水,眼看今(2024)年就要過完一半,碳費費率還遲遲未定下來,明年台灣首筆碳費何時收、能收到多少,燙手山芋現在落到彭啟明手中。

彭啟明認為,碳費時程不宜再拖,「先上路,我覺得少一點點錢都沒有關係」。許多國家對碳定價已有共識,即2030年以前每噸2~3000元台幣起跳;但對現階段的台灣來講,不上路就永遠都是在談。2021年在彭啟明的號召下,多家高科技龍頭組成台灣氣候聯盟。他表示,這些產業算是減碳前段班,有的企業內部碳定價多達每噸台幣千元,更有高達300美元者(近台幣萬元)。但台灣更多的是起步較緩的傳統產業,「不能直接說我就不要這些產業、把它們掐死」。

「實際要減碳,更重要的是胡蘿蔔。」彭啟明認為,「估計碳費可能收到的錢也不會很多   跟大家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光靠碳費並不足以挹注企業低碳轉型。環境部做為氣候變遷主管機關,需要在綠色金融上再推台灣一把——減碳若要花100元,企業卻只有10元,那政府就有必要在前期投資20、30元,輔導企業低碳轉型步入正軌,引導綠色投資。

他急忙要求部內未來同事研究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及日本「綠色成長戰略」等綠色金融政策,思考如何在台灣落地。他也親自拜會正副閣揆及其他閣員,多獲得正面回應。

「我都會很主動的(向其他部會)說,靠環境部自己是做不了淨零的,」彭啟明說。

「政府的永續長」就位 環境部還能如何再「開放」一點?

在淨零趨勢下,不少民間企業近年開始設立「永續長」職位,負責協調綠色轉型。彭啟明指出,環境部長就是「政府的永續長」,必須具備高度願景與整合能力,協調各部會。 為了接下來的工作,他已經拜會國發會、經濟部談淨零策略、找數發部談數位轉型、與金管會談綠色金融、和勞動部談綠領人才……一時半刻還講不完。

兢兢業業的談著滿檔行程,彭啟明似乎忘了自己還沒上任!他笑說,就任部長後的所有行程全部公開上網、沒有祕密行程。彭啟明長期推動開放政府,未來也要將「開放」帶入環境部,從此可見一斑。

彭啟明說,環境部的開放資料已做得很好,相關會議也都有公告,是相對公開透明的部會,但還有很多決策是官方自己做。未來希望攤開過程、讓全民了解,舉例來說,目前提出的2030年減量目標24%±1%「是怎麼算的?」,應該公布算法,讓民眾一起研究、參與討論淨零路徑,而不是政府自己算完,提出一個最終結果。

「氣象達人彭啟明」已告別他播報天氣的綠幕,成為「環境部長彭啟明」。攝影:袁慧妍

對外要開放,對內又如何帶領環境部?彭啟明毫不思索地回答:「要將民間的聲音帶進環境部」。他分享,前幾天被環團點名,要求上任後加嚴空污標準,他為此找來環境部同仁討論,起初結論是「這個標準達不到」;他不放棄,繼續召集同仁模擬試算,結果發現加嚴標準並非不可行。有了這個經驗,他很有自信,未來會更加「動起來」回應民間需求。

讀了氣候變遷調適報告 彭啟明:連我自己都無感

環境部日前發布首部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學者強調氣候變遷「調適」應和減碳並重。彭啟明坦言自己對環境部的調適工作「很有意見」,「我看過很多調適報告,必須老實說,連我自己都很無感」。他認為,民眾大多只知防災,卻對調適幾乎沒概念,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與大眾溝通。

調適的研究量能分散各處,也是當前困境。彭啟明指出,國科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科會氣候變遷資訊與調適平台、環境部國環院氣候變遷中心,以及中研院、大專院校老師,都有學者在研究調適,環境部作為主管機關卻未整合各界成果,上任後有必要重新配置資源及人力。

「我11年的COP要中斷了。」——彭啟明的環境外交夢想

話鋒一轉,彭啟明談起國際目標。過去他以民間團體身分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COP)多達11次,他一一細數過去在COP曾主持過記者會、參與過NGO會議、各大小活動,對於國際環保政策相當熟悉。

「唯一沒做過的事,是以Party Member(締約方)的身分談判 」,現在成為了部長,彭啟明語重表示:「我心裡的夢想是,台灣有朝一日,可以正式加入組織來做這個事情(談判)。」

彭啟明2019年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5)時,與美國前副總統、環境運動者艾爾.高爾(Al Core)合影。圖片來源:取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粉絲專頁

彭啟明2019年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5)時,與美國前副總統、環境運動者艾爾.高爾(Al Core)合影。圖片來源:取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粉絲專頁

彭啟明說明,將在環境部培養國際公約人才,最快明年開始派駐到歐盟、美國深耕,經常性參與國際公約,發展「環境外交」。擺脫過去台灣只能被動接受國際決議的處境,用更積極的行動參與談判,讓台灣取得更有利的條件。

彭啟明強調,國內要先做好成績,才有對外交流的本錢。以今年即將出爐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為例,國際已形成減塑潮流,台灣卻面臨民眾生活習慣難改的問題,「過去塑膠用了30年,突然叫大家都不要用,會引發非常大的民怨」。目前環境部已著手討論,找幾處夜市或市場做為示範點,來測試不同的減塑方式,慢慢嘗試、不冒進。

也因為諸多政策需要環境部,彭啟明感嘆,為了扮演好環境部大家長的角色,他可能不會參加今年的COP,「我11年的COP要中斷了。」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