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擬推防災型專案都更、新北藤寮坑溝整治恢復生態榮景、菲國護生態要中國開放黃岩島供國際監督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桃市擬推防災型專案都更、新北藤寮坑溝整治恢復生態榮景、菲國護生態要中國開放黃岩島供國際監督

2024年05月21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5月21日

桃園危老重建6都最低 市府擬推防災型專案都更

桃園市超過30年屋齡的房屋超過30萬戶,截至目前受理危老重建案共184件。有市議員質疑,桃園危老重建申請卻是6都之末。桃園市都市發展局表示,正研擬推動防災型專案都更,協助辦理都計變更,並提高基準容積。(中央社報導

台南推動循環容器環保外送 117餐飲店家響應

餐飲外送平台興起,免洗餐具使用量大增,台南市推動餐飲店家循環容器環保外送服務;市府環保局統計,全市去年使用1萬5983組循環容器,目前已有117店家響應配合減塑。(中央社報導

卓榮泰就任行政院長 宣示強力打詐、不放棄非核家園

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20日宣示打詐,期盼立法院早日通過打詐4法。他也說,台灣經濟已經是成為國際不可或缺一部分,政府有責任打造更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也會持續穩定安全供電,繼續發展綠能,且追求的非核家園永遠不可放棄,這樣才能對地球負責,對後代子孫盡責。(中央社報導

藤寮坑溝整治 新北:恢復水環境增加生態多樣性

新北市府水利局整治藤寮坑溝,透過壩體與擾流構造,讓溝渠自然淤積,恢復動植物生態。局長宋德仁20日說,於塊石渠底增設深潭提供魚類棲息,鳥類變多,環境變綠,水也乾淨了,經生態調查,二期工程出現的物種已96種。(中央社報導

聚恆科技與台電簽署電能轉供合約 全面使用綠電

太陽能廠聚恆科技20日宣布,與台電簽署電能轉供合約,將廠區太陽能發電供給全廠使用,實現全面使用綠色能源。聚恆指出,經盤查2022年間溫室氣體排放量為504噸。其中,使用台電電力產生的碳排放約209噸,占41%。(中央社報導


菲國控中方非法捕撈、破壞礁群 要求北京開放黃岩島供國際監督

《路透》報導,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爭端升溫,菲國指控中國破壞南海海域環境,20日公開挑戰北京,要求開放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供國際第三方監督。菲國國家安全發言人馬拉雅(Jonathan Malaya)向媒體表示,菲國當局十分關切南海當前情況,內部的共識日增,認為有需要就中國在南海的破壞行為提起訴訟,包含傷害海域珊瑚礁與非法捕撈區域內魟魚、海螺、海龜和瀕臨絕種的巨蚌。(聯合報報導

成本高電價卻降 歐洲電力業者紛紛下修再生能源目標

因成本升高,電價降低,多家歐洲大型電力公司紛紛下修或重新評估開發再生能源的目標,預示能源轉型面臨困難。由於近幾年來利率上升,使支應計畫的成本跟著上升,加上原料成本也上升,讓電力業者相當為難。而在若干市場,電價已轉而下跌。法規上審批的進度遲緩,也帶來不小阻力。(聯合報報導

IAEA:全球2023年通報168起放射性物質遺失 追平歷史紀錄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核子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20日表示,過去30年來,已記錄到超過4200起核子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失竊等事件,呼籲各國政府對這類走私行為「保持警戒」。IAEA表示,去年共有31個國家通報168起事件,「追平了歷史平均紀錄」;其中6起「可能與走私或惡意使用有關」。(央廣報導

森林火災釀空污 瓜地馬拉市PM2.5濃度超標41倍

瓜地馬拉近日首都周邊山區發生森林大火,濃煙造成嚴重空氣污染,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達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最高量41倍,當局籲民眾外出戴口罩或減少外出。據「國家防治災害協調中心」(CONRED)統計,從年初迄今,已經發生了2323起森林火災,且其中112起持續燃燒當中。(中央社報導

地底鹽洞變身,中國全球最大 300MW 壓縮空氣儲能併網

改造天然地底鹽洞,中國開發商中儲國能已在中國山東省肥城建置 300MW 壓縮空氣儲能(CAES)。這座示範廠為至今世界上最大的 CAES 系統,該計畫預計年發電量 600 TWh,可節省 18.9 萬噸標準燃煤消耗,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 49 萬噸。(科技新報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4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