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節日 + 年度專題
2023-10-25 10:12
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面積,覆蓋著森林,有生長在高海拔的針葉樹,也有低海拔闊葉林,殼斗科植物就是其中代表樹種之一。以殼斗科為主的森林,被稱為櫟林,大多分布低海拔地區,農業開墾與造林,已經所剩無幾。在台東達仁,有一片曾經遭受人為干擾的殼斗...
2023-10-11 10:59
台灣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噴灑農藥,施用化肥,造成農地土壤酸化,並且影響淺層地下水,有硝酸鹽氮超標問題。在雲林林內有一群農民,嘗試在地下水源補注區,推行友善耕作,希望農業生好水,保護環境生態。
雲林是農業大縣,但是長期慣行...
2023-10-11 10:55
秀姑巒溪畔長著許多野生蘆葦,一群人以蘆葦為主題,舉辦玉水圳洄瀾藝術祭。他們期待為地方尋找願景,為生態創造永續,讓希望飛揚在蘆葦盛開的季節裡。
張震宇原本在中研院從事環境政策研究,離職後開啟人生追尋,先後在國內外從事不同...
2023-10-11 10:53
秋季日頭依然熾烈,總統府前,內心煎熬的居民高舉標語,「反徵收、護家園」。他們抗議的是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2022年11月3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國科會啟動計畫,由竹科管理局負責。居民朱雪枝難過的問:...
2023-10-05 16:57
台灣有三種一級保育類淡水魚,生活在高山的櫻花鉤吻鮭,經過多年復育,數量已達到一萬多尾,然而,生活在淺山到平地溪流的巴氏銀鮈及飯島氏銀鮈,由於棲地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極易受到人為干擾,研究也相對不足。究竟牠們面臨什麼樣的威脅,我們...
2023-10-05 14:42
台中原住民部落大學,2023年4月分在大雅區一處彷彿小部落的區域,開始竹屋課程。每週一次,總共36小時課程。一間有著原民傳統技藝和現代建築工法的竹屋,短短兩個月從無到有。
6月初,來自中部不同地區的原住民盛裝出席,也有...
2023-10-05 14:38
2017年3月,台中市南屯區文山掩埋場,枯木悶燒多日,造成空污嚴重,引發社會關注。面對廢樹枝如何處理,台中市思考回收再利用,同年8月首創廢木料銀行;2022年,台南市也設立廢木料銀行,什麼是廢木料銀行?如何將廢樹枝轉化成可利用的資材...
2023-09-27 10:49
30x30是什麼意思?這裡說的是,2022年底,在加拿大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 COP15)。會中決議,各國的陸域、水域面積,要在2030年,至少各達到30%,被有效保護與管理。包含了各國的法定保護區。...
2023-09-20 10:42
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高雄機廠在2013年搬遷到屏東潮州,原本在鳳山,廣達31公頃的舊廠區,台鐵計畫開發再利用。由於高雄市府提出的計畫案,恐讓綠地變得破碎,於是部分居民和環團發聲反對,呼籲集中開發保留綠地。
「這裡有一個...
2023-09-13 10:57
創建於1924年,日治時期大正13年,即將建校百年的新竹女中,校園景觀跟最早時期的樣貌,幾乎不同。但校園中一座1932年落成的小禮堂,過去90年,沒有跟著一棟棟已經消失的老校舍,歷經改建或重建,很大程度保留最早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