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重金效益講不清 三義外環道必要性備受質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砸重金效益講不清 三義外環道必要性備受質疑

2014年04月18日
本報2014年4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小石虎。攝影:陳美汀一段8公里長的新闢道路工程,引起社會波瀾。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道路,2003年原已通過環評審查。

根據苗栗縣長劉政鴻的說法,因財政困窘未施工。2010年進行環境差異變更審查,2011年監測過程,照相機拍攝到石虎,而將環評聚焦於石虎保育。

然而,這條路到底有無開闢必要,更是關鍵。是否真能解決木雕街雍塞?居民須付出哪些代價?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嗎?諸多疑慮仍欠缺完整說明,使得當地居民反對開路。

假日壅塞  外環道無助於解決問題

三義鄉居民葉旗豪說,銅鑼交流道在2012年11月21號通車後,通過性車流已大幅降低,有效降低了台13線一半的交通量。

外環道無助於木雕街繁榮。

水美街部份時段道路服務水準E級,主要是季節性擁塞、觀光性車流所造成,因為這段路不能超車。此段路具備四線道的寬度,只要解決路邊停車的問題,加上交通管制的配套措施應可解決。

「人潮就是錢潮」苗栗青年聯盟許典甲指出,假設外環道真的可以分流車輛,將重挫三義鄉多數人賴以為生觀光附加產業,銅鑼外環道、三灣外環道都是前車之鑑。外環道的車速都很快,停車休息的人變少,生意做不了,三義也失去「小城故事」的氣息。

三義鄉居民劉于楓也說,塞車地點多為木雕街一段與賴新魁麵店,塞車時間僅止於假日的尖峰時段,但外環道唯二的兩條連外道路卻位於南北兩端,根本無法解決市區內交通,而且與之平行的中山高已具備外環道的交通功能,實在沒有必要再加一條雙向四線道的外環道。

他的阿公就葬在三義公墓,孩子在建中國小讀書,學校的前面就已經有一條夠吵的中山高速公路了,學校後面還要再開一條用不到的外環道。「我們的祖先沒辦法安靜,以後我們子孫也都沒辦法安心讀書。」

三義山林水秀具國際觀光潛力  不能受外環道影響

三義居民指出,施工可能對於周邊國中小造成環境成本。葉旗豪認為,開發單位應依照環評法,辦理路線可行性評估,特別要有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台13線中正路(八股路到三義火車站)拓寬,及水美街旁中山高邊坡替代道路興建;或者高速公路加蓋興建之建議。

火炎山往北延伸至後龍一帶均屬火炎山系,地質鬆散膠結不良,本來就極易造成自然崩塌,再加上最困難的隧道工程,造成的振動更加促使土地破壞,例如八八風災當月降下683mm雨量,於2009年8月9日當日則降下229mm,若發生土石流,將對三義人口最密集的市區帶來無法想像的災害。

此外,道路減少坡地的透水面積,2012年8月2號蘇拉颱風創下當日雨量的紀錄,391.5mm,造成木雕街大淹水,未來道路興建完成後,山坡地透水性變差,演水恐怕成為常態。

劉于楓說,三義鄉尤其是慈濟茶園,以多霧產茶聞名,如逕行開挖勢必降低地下水位,影響地表植物生態。雪山隧道闢建後二年,影響坪林茶樹生長及化石樹之稱筆石樹多數枯萎;是否進而影響石虎棲息環境生態並未納入評估。

苗栗債務高舉  花52億蓋路卻未說明效益

居民對三義的想像,成為綠色旅遊小鎮。許典甲認為,開發單位沒有仔細和居民們溝通,也沒聽過召開公聽會,大家對外環道要蓋在哪裡、多寬、多長、怎麼蓋都不清楚;住在離外環道最近的居民,鮮少人知道哪裡要變更。

開發單位進行的民意調查只有113份,就說居民都贊成要蓋外環道,許典甲則募集超過113位在地居民的連署書,不贊成蓋外環道。

苗栗青年聯盟林珊琪表示,苗栗縣是全國舉債第二高,外環道總經費52億元,不含追後續追加工程費用,至於這條路到底能夠帶動多少當地居民的觀光產值呢?卻未見開發單位實際的效益評估;若還要分段蓋,變數更多。「這種工程不像婚姻,結了可以再離。」

道路開發便利周邊土地蓋豪宅  加劇破壞生態環境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郭榮信指出,路線周邊的山坡地保護區已被台北某位民眾收購,並切割為300㎡的小塊土地,若道路完工後,恐怕將假農舍之名,興建別墅。

他說,過去經驗顯示道路興建帶來二次破壞,往往更甚於道路本身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假農舍真別墅蠶食山林。

近年苗栗縣銅鑼與三義地區的淺山環境面臨極大的壓力,已通過環評、正遭破壞的山林面積達500公頃,而審查中的案件則達95公頃,包括目前裕隆三義二廠興建案就高達78公頃,這些已開發和申請開發的案件,不僅對生態系服務功能有極大的影響,更增加當地居民的生存風險。

另外,2013年10月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第九屆第一次會議紀錄決議,積極劃設石虎重要棲息地,通盤檢討,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加速進行石虎重要棲息地規劃,希望在此之前勿通過此案。

石虎棲地補償區域位置圖。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