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197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22-08-22 09:15
高溫飆破38ºC的日子越來越頻繁,熱傷害就診人數也屢創新高,國健署統計,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77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8倍。專家提醒,「氣候變遷下的熱是持續性的」,不能因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而掉以輕心。因此除了高溫資訊,攸關人體適應指標的「...
2022-08-19 10:32
(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高調訪台,5日中國外交部隨即以侵犯中國主權為由,暫停中美氣候對話,連帶影響對抗氣候變遷的合作。 《自然》(Nature)報導,氣候研究員指出,暫停對話或許只影響高層政治,但如果...
2022-08-19 10:20
種樹不但要種好種滿,還要種對樹、好好種。長期以來,公務單位往往給人種錯樹、照顧不力等印象,使得原本樹木調節微氣候、降溫、碳中和與增加生物跳島廊道的美意化為烏有。 為了改善此現象,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在行政院指示下,成立「全國種樹諮詢中心」...
2022-08-19 10:19
疫情趨緩,國內旅遊復甦,蘭嶼及綠島湧入大量遊客,卻也帶來不少廢棄物,島上掩埋場已堆成一座垃圾山。由於離島垃圾轉運回台成本高,台東縣環保局雖努力清運,但治標不治本,呼籲遊客到離島旅遊,應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從源頭減少廢棄物。 綠島今年展...
2022-08-19 10:06
試想:若家住公司隔壁,想要的一切都能在巷口買到,又有誰願意大老遠開車出門呢?這正是一刻鐘城市縮小規畫尺度的重要性。但這也代表著,每位市民都是空間規劃者,政府也須由現行「政策宣導」為主的溝通模式轉向「公民審議」。比起「廣設自行車道」的老生常談...
2022-08-18 10:57
齊藤醫師和其團隊,仔細地檢查傷亡野生動物、對事發環境的生態系統一絲不苟地調查,抽絲剝繭找出這些猛禽生病的原因。透過和有關部門的不斷溝通與合作,找出能夠從根源改善野生動物處境的方法。所謂的「環境治療」不只治療傷病個體,更是為整個生態系把脈,找...
2022-08-18 10:54
卡特韋克(Katwijk)是荷蘭的濱海小城,舊萊茵河(Oude Rijn)流經此處進入北海。五年前,梵代夫特(Claar-els van Delft)注意到海灘上的塑膠垃圾並開始撿拾。 「河口附近有各種塑膠垃圾,從衛生棉條導管、筆刷刷...
2022-08-18 10:41
垃圾車也要加入Open Data(開放資料)了。近年環保違規檢舉管道便利,受理案件數也持續升高,環保署推動環境管理數位化,建立「環保數位科技管理中心」及雲端資料平台,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揪出污染熱區或是環保違規情形,可大幅提升督察總...
2022-08-18 10:39
環保署昨(17)日舉行彰化外海「加能」離岸風場第三次環評初審,此案海陸工程涉及瀕危物種「金黃鼠耳蝠」棲地及白海豚活動範圍,專案小組仍決議通過,但要求施工陸纜應避開金黃鼠耳蝠及珍稀植物熱區,布設海纜時若發現鯨豚,則應將工作船船速降至3節以下。...
2022-08-18 10:18
由於來自國家森林的漂流木屬於國家財產,常有民眾因未在公告期間撿拾而誤觸法律。林務局於今年5月修訂《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下簡稱《注意事項》)放寬撿拾漂流木規定,昨(17)日林務局也召開記者會說明,未來只要避開風災後政府緊急清運的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