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威脅西藏的珍稀高山植物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氣候變化威脅西藏的珍稀高山植物

2014年06月19日
作者:Mike Ives(中外對話駐越南記者)

日益升高的溫度正在讓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消失,且恐將導致珍稀藥用植物滅絕。

西藏日喀則外草甸風光,新近研究顯示,青藏高原東部的稀有高山植物正在被灌木所取代。 圖片來源: Carsten ten Brink

每年春天,中國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緣的大雪山都會發生一次色彩「大爆炸」。隨著地勢接近白雪覆蓋的山巔,灌木叢就被開滿黃色和紫色小花的高山草甸所取代。

從殖民時代開始,西方的植物學家們就踏遍中國、印度和緬甸等國的山區,搜尋珍稀的植物和花卉。他們採集的一些跨喜馬拉雅樣本如今已經成為歐美各地植物園的收藏。

然而,如今少數科學家來到亞洲山地則是為了一個新的目的:探查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對高山草甸生態系統的影響。他們的新興研究表明,高山灌木正在佔領草甸的地盤,高山植物為了尋找溫度更低的新棲息地,正在向海拔更高的山腰行進。

「隨著這些草甸的消失,物種也在消亡,」喬迪·布朗德說。她是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教授,研究中國西南部的高山生態動力學。

布朗特和其他科學家去年報告說,在他們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一個研究點,從1990年到2009年至少有39%的高山草甸已經變成了灌木。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雜誌 ​​上,其中指出在該地區發生了更加廣泛的轉變,即從草本變成「灌木主導」的生態系統。他們認為,部分原因在於雪線後退經常讓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具競爭優勢。

在今年2月發表於《人類生態學》雜誌 ​​的一篇論文中,布朗特和其他科學家指出從1974年到2004年,中國四川省九寨溝國家公園的高山草甸減少了近70%。布朗特說,在她的研究點,氣候變化似乎只是草甸縮水的幾個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犛牛的過度放牧。

她還說,這些假定的原因之間盤根錯節,很難弄清究竟哪一個的影響更大。但是,「如果灌木到處入侵的話,藏民就只能放棄他們的牧業活動了,而放牧犛牛對藏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化性的活動。」布朗特說,灌木植物總的來說營養不如高山草甸的植物,吃灌木的犛牛一般產的奶質量較低。

高山草甸的重要作用

高山草甸位於樹木線以上,但在雪線之下,功能就像一個大「海綿」,可以吸收融化的雪水,並充當自然水塔。它們的草本植物種類一般都極為豐富,並且長滿了非常適應嚴酷氣候的植物。比如,在印度北部的錫金—喜馬拉雅地區,近1/3的植物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發現的,有些甚至長在5500米以上的區域。

在某些山上,高山草甸植物的葉子、塊莖和根莖被用作傳統藥材。比如,印度的烏塔拉坎德邦用生長在海拔4000米的藏草烏的根來治療風濕病。

但是,儘管高山植物非常適應寒冷氣候,科學家們說它們也對氣候變化高度敏感。

在歐洲,至少從2000年起,科學家們便已經在研究氣候變化對高山生態系統的顯著影響。這些研究常常得到了設在維也納的「全球高山生態環境觀測研究計劃」 (GLORIA)的支持。

在2012年一項關於氣候變化對66座歐洲高峰的影響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植物的生長地從2001年到2008年平均上移了2.7米。

這項研究的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指出儘管歐洲山地的平均物種數量由於溫度升高而增加,但其長期影響將使山頂的物種構成出現「單一化」。

氣候變遷改變高山生態系

GLORIA相關的研究者們如今正在處理一項類似研究的數據,這項研究以若干亞洲高山為研究對象,為期7年。布朗特說,他們的發現可能會吸引更多人對亞洲高山生態系統的興趣。但目前為止,關於它們的全面數據卻相對缺乏。

新德里山地和高山環境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拉傑·潘迪特說:「在生態學界,人們對於這些生態系統幾乎一無所知。你可以想見他們在阿爾卑斯山進行類似的研究,但在亞洲並不是這麼回事。」

亞洲方興未艾的研究似乎支持了一個日益清晰的假說:氣候變化是造成灌木侵蝕高山草甸的一個關鍵因素,且進一步的變暖將威脅珍稀高山植物的生存。

比如,2013年潘迪特和其他3位科學家在《PLoS One》雜誌 ​​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成果指出,他們在印度的錫金—喜馬拉雅地區調查的124種特有植物中的87%向上遷移,這部分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該研究將現代數據與19世紀的記錄作了對比,警告說持續變暖可能會導致高山地帶上部「更加嚴重的物種滅絕」。

2011年一項由奧地利和德國研究者所做的研究指出,在伊朗,氣候變化和來自生長在低海拔地區耐旱植物的競爭也威脅到數十種高山植物的生存,部分原因在於後者「逃到適宜棲息地的能力非常有限」。與布朗特2013年在中國西南所做的研究類似,這項研究也指出融雪提前對某些高山植物種類似乎是不利的。

但潘迪特說喜馬拉雅地區的科學家們一般願意把注意力放在河流和水電站帶來的潛在氣候威脅上。他說人們對植物群落的動態關注相對較少,部分原因在於在偏遠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做這些研究必須在高達5000米的陡峭地勢上艱苦跋涉。

最大的困境 無視環境變遷的決策者們

他還說,另一個障礙是印度決策者們對此缺乏興趣。

更多高山植物的消亡「對全世界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因為我們還沒來得及對這些物種進行詳細的調查。但在政府層面,甚至沒有人問過我:『我們該做些什麼? 』」 潘迪特說。

許建初是世界混農林業中心的中、東亞地區協調員。據他說,從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都拿出超過10億元(1.6億美元)用於氣候變化的適應項目。他還說,加拿大政府也承諾從2012到2015年拿出近1500萬美元做一個項目,旨在改善亞洲高山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水治理。

許建​​初警告說,氣候變化只是影響高山生態系統變化若干複雜因素中的一個,而且當地的知識建設和對不斷變化的形勢的應對應該被作為一個政策優先。但他說,在中國,新興的高山地帶研究與為當地居民制定的村級政策常常是脫節的。

他說:「我們缺少一個信息傳遞者,把我們的信息傳達給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