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裡的幸福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湧泉裡的幸福

2014年06月29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忠峰

地底下湧出的甘甜泉水,是馬太鞍的生命泉源。當生態逐漸崩壞,一個男人從種樹開始,改變環境、影響人心...

馬太鞍的生命泉源

花東縱谷裡,光復糖廠旁,有個村落──大進村。過去這裡處處是湧泉,村民不管是種稻或煮飯洗衣,都依靠Lasoan湧泉生活。Lasoan在阿美族的意思,就是甘甜之水,村子裡的人每當想到湧泉,就會想起過去的幸福。

因為各式各樣的建設,村子裡的湧泉漸漸消失,溪流也因為水泥堤防失去生命。吳永斌決定從自己的土地開始營造,他沿著湧泉挖掘溪流,在兩岸種下水柳樹,希望恢復童年記憶中的景象。

水柳樹是水土保持最好的義工

不過6年的時間,原本光禿禿的水岸,現在滿是水柳樹濃密的綠蔭。每年春天,人們享受這裡的柳絮飛揚,卻不知它的最大秘密,其實藏在土裡。水柳樹細密的棉花根,緊緊地抓附土壤,是水土保持最好的義工。

經過6年的用心營造,岸上柳樹成蔭,水裡也有各種水生植物,生態逐漸恢復。連紅冠水雞也毫不怕生,大剌剌的在岸邊築巢,孕育下一代。

紅冠水雞也在岸邊築巢

距離幸福湧泉不遠處,是花東縱谷有名的觀光景點──馬太鞍濕地,芙登溪從濕地裡蜿蜒而過,為馬太鞍帶來富饒生命。在還沒興建堤防前,芙登溪兩岸是馬太鞍阿美族人,進行巴拉告(捕魚的地方,也是花蓮溪魚蝦的種原庫。民國70年左右,堤防興建,魚蝦逐漸消失,濕地步向死亡。堤防興建之後,農地因為排水不良,難以耕種,許多阿美族地主只好放棄務農,將土地賣給外地人。

興建堤防之後生態也改變了

為了重新找回土地的價值,10年前,阿美族地主楊國政,決定把自己的土地,無償提供給吳永斌種植水柳、營造濕地生態。10年過去,這裡成為荒野保護協會在馬太鞍的第一個自然教育中心,每到假日總是擠滿了好奇的志工與學生,來這裡認識濕地奧秘。

經過10年努力,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在光復鄉,已經有4塊水生植物的復育棲地,所有土地都是由地主無償提供,並且提供初期營造費用。荒野保護協會每個月會在棲地舉辦志工培訓,做濕地的管理營造。現在,這些棲地也提供給鄰近國小進行環境教育,成為小學生每星期最期待的一堂課。

荒野協會在光復鄉復育棲地

棲地裡每種植物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水芙蓉和布袋蓮負責淨化水質,岸邊的野薑花,負責跟水柳樹合作保護土壤。棲地裡每棵植物都像是吳永斌的小孩,透過他的解說,每種水生植物都有活靈活現的個性。在光復鄉市區經營幸福麵包店的地主黃銘漳,受到吳永斌的影響,也決定提供土地讓學生與志工來種樹,營造人與水鳥共生的幸福湧泉。

然而在棲地營造過程中,吳永斌與地主們也常常遇到困難。比如今年5月,公部門為了清淤,不但將芙登溪清得寸草不留,還將怪手開進私人濕地,壓毀一窩環頸雉的巢。另外有些人來馬太鞍濕地買地蓋屋,將濕地一塊塊填平,卻不知自己正在摧殘生態。

2007年,馬太鞍濕地獲得十大經典農村生態類第一名,政府投注許多經費在硬體建設上,反而造成珍貴生態與景觀的破壞。吳永斌希望可以將自己營造棲地的經驗推廣,吸引更多人參與,一同翻轉馬太鞍濕地的發展方向。

從原本的一片荒蕪,到成為一片樹海,水柳樹庇蔭著馬太鞍的孩子。吳永斌與一群愛惜土地的在地人,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重建失落的水岸生態,為下一代找回湧泉裡的幸福。

※ 我們的島【湧泉裡的幸福】
06/30(一) 22:00首播
07/05(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