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彼得潘鯨魚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鯨彩一生】彼得潘鯨魚

2014年08月05日
作者:蔡政修(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地質系博士生)

所有的小孩都會長大,但有一個例外。
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

──《彼得潘》J.M.Barrie, 1911

小露脊鯨(pygmy right whale, 學名為Caperea marginata,中文俗名也有人翻成侏儒露脊鯨)是一種只有生活在南半球鯨魚,剛好和先前提到的台灣灰鯨形成對比(灰鯨只有生活在北半球)。

小露脊鯨在19世紀的時候被英國的動物學家 J. E. Gray 所命名(於1846年),而在Gray端詳許久後,由於這物種的形態和其他的鯨魚實在是很不一樣,所以Gray在1873年時將小露脊鯨在分類學上鑑別度提高到「科(family)」的等級,而自成一科Neobalaenidae(小露脊鯨科)。現生的其它鯨魚則分類在另外三個科(露脊鯨科Balaenidae、鬚鯨科Balaenopteridae、灰鯨科Eschrichtiidae)。

彼得潘鯨魚(小露脊鯨)的骨骼懸吊標本。作者攝於澳洲阿得萊德(Adelaide, Australia)的南澳博物館(South Australian Museum)。

從小露脊鯨(pygmy right whale)的俗名看來,大概就可以略知一二,這種鯨魚應該和露脊鯨(right whale露脊鯨科Balaenidae)很相似而其親緣關係也很接近。這也是從十九世紀以來,動物學家一直「深信不移的假設」。在先前發掘化石的文章裡有提到古生物學家會對同一件化石進行不同的解讀,進而說出不一樣的故事。這可不是只有化石的專利,即使是現生的生物,也還有很多待解的爭議。

小露脊鯨與露脊鯨 撲朔迷離的親緣關係

就在去年(2013年),我的指導教授(Ewan Fordyce)和實驗室之前另一名博士生(Felix Marx,已畢業,目前在日本進行博士後研究)在皇家生物學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發表了一篇關於小露脊鯨和其他鯨魚的親緣關係的文章。這篇文章在鯨豚演化學界引起了不小的動盪,今年(2014)才剛過一半,就已經有兩篇(一篇在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Linnean Society,另一篇在系統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發表的文章直指那篇文章的結論有問題。

這篇具有爭議性的文章指出,小露脊鯨(pygmy right whale)和露脊鯨(right whale)的親緣關係差的可遠了;小露脊鯨應該被歸類在一個目前已經完全滅絕的類群(新鬚鯨科Cetotheriidae);而今年剛發表的那兩篇文章都認為小露脊鯨和露脊鯨親緣上比較接近。

崇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人員或許寄望著分子生物學可以替我們解決很多疑問,但是一和化石扯上關係時,基本上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當然在一些特殊保存狀況下,從滅絕的生物裡萃取出DNA等分子訊息還是有機會的),即使在這個例子裡我們關注的是現生鯨魚(小露脊鯨)的親緣關係。

從小而大 不變的骨骼形態

關於小露脊鯨親緣關係的爭論大概短期內還不會有定論,一部分也是因為小露脊鯨目前並沒有很多化石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一直都沒有找到小露脊鯨的化石來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演化歷史,第一個小露脊鯨化石還是直到兩年前(2012)才被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從澳洲的晚中新世(late Miocene,發現地點大約為6百萬年前)發現的一個部分耳骨。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小露脊鯨的演化歷史,我試著從小露脊鯨的形態發育過程來探討他們獨特的形態特徵的起源及演化。小露脊鯨不止形態令動物學家感到困惑,連他們的生活史,我們都瞭解不多。小露脊鯨的擱淺紀錄也是寥寥可數,所以全世界的標本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彼得潘鯨魚(小露脊鯨),去年(2013年)解剖的一件幼體標本,作者攝於紐西蘭南島。

收集了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為數不多的骨骼標本,雖然數量不多,但也足夠代表出他們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各個階段後,進行骨骼形態隨著發育而改變的討論及分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小露脊鯨的骨骼形態基本上從小時候到成體的改變很有限;而另一類群鯨魚(此分析裡,我使用了大翅鯨Humpback whale學名為Megaptera novaeangliae及塞鯨Sei whale學名為Balaenoptera borealis)從小時候到成體有著迥異的骨骼形態。

彼得潘鯨魚(小露脊鯨,下方六件頭骨標本)及大翅鯨(左上方三件頭骨標本)、塞鯨(右上方三件頭骨標本)的頭骨形態發育。發表於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doi: 10.1007/s11692-014-9269-4

「從小到大」有著不變的骨骼形態──「符合」了我們對於「彼得潘」的理解!也因此在研討會裡發表這一部分研究的時候,我暱稱小露脊鯨為「彼得潘鯨魚」。此結果也部分反映出了小露脊鯨獨特的演化歷史,此研究已發表在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目前有新的小露脊鯨化石記錄正在進行研究中,期待著我們會對於「彼得潘鯨魚」的獨特演化史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鯨彩一生】系列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