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森林去,你期待得到什麼?台灣有20多座依據《森林法》設置的「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眾森林遊憩的機會,其中有18座由林務局建置、管轄,由於坐落於國有林,又稱為「國家森林遊樂區」,雖然以遊樂為名,實則提供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需要民眾一起守護。
大雪山上的西施花
5月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賞鳥大賽剛落幕,但是喧鬧的毛腳燕並沒有因此而收斂,依舊在山谷邊的林道自在盤旋,因為山壁有著牠們的家。小小鳥兒團結聲音大,山壁上安靜的森氏杜鵑、西施花則盡情地綻放,吸引路人放慢腳步流連。
沿著大雪山林道往上走,入口處,忙著追求女朋友的藍腹鷴,在追逐之間,一不留意就顯露了身影。
時序進入9月,再過一陣子,山羌媽媽也將帶著剛出生小山羌到山谷裡覓食吧!冬天玉山假沙梨賞果實,是台灣躁眉(金翼白眉)和台灣獼猴的最愛,只見一隻隻台灣躁眉吃到倒掛枝頭,從肥滋滋的身材可見豐盛的程度。台灣16種畫眉,除了台灣畫眉(屬於低海拔),其他種類都可在大雪山發現!
海拔將近2700公尺的大雪山,也有台灣山椒魚的家,林管處人員在巡視過程,經過幾處山椒魚的家,會翻開石頭看看山椒魚好嗎,而4次監測的結果都是個位數,顯示牠的稀有。
森林遊樂區一部份提供人類遊憩的場域,原本它是野生物的家,因早期人類砍伐森林的行為,使得野生物往隱密處退縮,只有偶爾露臉。隨著保育的意識抬頭,在幾個遊樂區看見野生動物的機率也增高。
根據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統計,民眾到國家森林遊樂區主要的目的,依序為:登山、健行等磨練體力、或是吸收自然知識、享受山林寧靜、拍照、繪畫以及自然觀察。
東眼山之蛙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名號,由此顯示它的功能以及重要性。全球積極倡議森林保育與永續發展,無論是美國國會制訂「林地多目標利用保續生產法令」,作為國有林經營之依據,或日本政府提出森林的5大功能,生產木材、涵養水源、防止土砂、維護優美環境與保育野生動物,都證明維護森林生態並達到永續利用的重要性。
我國則於1965年起發展森林遊樂事業,1985年《森林法》明訂森林區域內得視環境條件設置森林遊樂區,1990年台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載明應積極規劃開發森林遊樂區。自1969年開放墾丁森林遊樂區,至2005年開園的向陽森林遊樂區,林務局已陸續整建18處森林遊樂區。
國家森林遊樂區又依土地分區管制,分為營林區、育樂設施區、景觀保護區、森林生態保育區。森林生態保育區目的是保護森林生態與多樣性,不許遊客進入;而育樂設施區,導入遊客遊憩行為,只要遵守遊園規定,森林回饋給人們最好的心靈療癒功能,也得以持續不輟呢!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服務科科長朱懿千表示,隨著社會經濟提高,國民遊憩需求增加,國有林的經營管理,也從過去的砍伐利用,轉變為育樂功能,將適合國人遊憩的景點,或早已名聞遐邇的美麗景點,規劃為遊樂區。
森林的自然資源是遊樂區之寶,因此各林管處也針對森林遊樂區內獨特的自然資源,例如昆蟲、哺乳動物、珍稀植物等,進行監測,例如東眼山即曾進行園區內豐富的蛙類調查。此外,各森林遊樂區必須長期監測園區的步道,了解遊憩行為造成的衝擊和影響,並據此建置資料,提供經營管理的參考,並進一步反映在環境教育中。
奧萬大的森林魔法教室
在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的戶外教學中,就讀南投縣至誠國小的小霧(化名)是其中一員,不但如脫兔般在草叢穿梭,敏銳的觀察力主導所有夥伴共同參與,還自告奮勇上台分享,讓學校的教育主任蘇志祥驚訝不已,原來小霧平日在校被視為話少、反應慢,表現平平的孩子,到了森林才能發揮潛能,讓人感到森林神奇的魔力。
不要小看自然教育中心的課程喔!課程活動的多樣化,讓孩子跳脫填鴨式思考,集思廣益找出最適合的問題解決方案,而且必須學習團隊合作來找出答案;過程中激發各種對策與答案,在爭議中逐項討論,孩子們在充滿自信的笑容中承諾保護環境。
2006年開始,部分國家森林遊樂區也與教育連結一起。在此之前,2005年7月修正「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將環境教育納入森林遊樂區經營之重要目的。朱懿千解釋,2006年林務局檢視森林遊樂區的核心價值,認為仍應以保育為主,利用現有的場域,推動環境教育。林務局轄下的8個自然教育中心,有6個就位於國家森林遊樂區內。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紀麗美表示,8座自然教育中心,每年提供10萬人次以上的森林環境學習機會,以台灣森林資源永續經營觀念為基礎,結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推出寓教於樂、參與互動式體驗活動與課程。
林務局轄下的森林遊樂區,幾乎涵蓋了從平地到高海拔的森林生態系以及生物多樣性,包括低海拔的內洞殼斗科樟樹森林,中高海拔的奧萬大青剛櫟森林,一直到高海拔的插天山水青岡森林,再加上1975年禁止砍伐森林至今,森林都能維持鬱閉的狀態,自然樣貌豐富,使得到森林玩耍這件事,永遠都不膩!
學者即曾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看到滿地的紅榨槭落下來的紅葉片,紅榨槭是翅果,會隨著風飛,是很好的環境教育素材,學者直呼遊樂區到處都是寶!
學習負責任的遊憩行為
林務局在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經營上,期待小眾、在地的生態旅遊,不過無可諱言的,森林遊樂區仍以大眾旅遊為主要客源。例如阿里山;而無論是團體觀光客或背包客,入園都要繳費,還必須遵守相關規定。
紀麗美建議,進入遊樂區之前,不妨先在入口處停留或事先上網,閱讀入園守則;第一次到遊樂區的民眾,還可以到遊客中心觀賞多媒體簡介。了解如何善用森林遊憩功能,又不會造成森林的負擔和傷害。
此外,解說摺頁和標示牌是重要的參考資料,包括遊憩動線指示、沿路的自然、人文資源解說,或者哪些地方可以去以及注意事項,例如虎頭蜂、毒蛇警示標誌等,也提供一些景點服裝及裝備的建議。
如果這樣還不夠,人數15~20人之間的旅遊團,還可以申請免費的志工解說服務,不過必須半個月前到網路上申請。林務局強調遊憩行為的規範,包含保育的核心價值,而森林遊樂區是一個適合自然保育、環境教育的平台,負責任的遊憩行為是須不斷提醒與學習的。
目前18個遊樂區配合國衛署「菸害防制法」在自然區域全面禁菸。另外,狂犬病疫情尚未控制,為了防疫,從今年8月1日到隔年7月31日,禁止攜帶寵物入園。紀麗美說,站在防疫的立場必須進行的預防措施,雖然難以一步到位,不過期待能一步一步管理,達到寵物和野生動物都好的目標。
另外,食物、垃圾的管制也需加強管理,避免人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朱懿千表示,育樂設施區仍然以人類的遊憩行為為主要考量,不過外露的食物、廚餘,會吸引野生動物靠近,造成遊憩上不必要的困擾;因此,嚴格要求遊客將食物和垃圾收拾好,確保人與野生動物活動範圍的分野是必要的措施。
阿里山之春
大多數國家森林遊樂區都進行人數管制。聞名國內外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每年的遊憩量佔18個森林遊樂區遊憩量一半以上,每逢櫻花季,經營管理的壓力可想而知。為此,嘉義林管處不但進行人車分道設施,一向為人詬病的野雞車橫行,也改以遊園車導入,年底遊園車也將改為電動車;嘉義縣政府環保局也將阿里山列入空氣品質淨區。
為了維護遊憩品質,嘉義處再以分流登記規範團體遊客,要求進入阿里山的團客,必須事先登記,登記之後,才能進園;上午和下午各4000人名額。而在自行開車前往的遊客或背包客這類的散客,則尚未限制人數。不過嘉義處已針對阿里山進行日承載量的研究,制定出遊憩承載量,未來團客和散客全部納入總量管制內,維繫阿里山櫻花季,年年春天美麗開放。
生態系服務提供支持服務、調節服務、供給服務以及文化服務,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遊憩,詮釋了生態系服務提供的休閒和身心健康、旅遊等功能,這些功能珍貴而無以替代,也無法以經濟效益計算出來,到森林裡走走,是不容錯過的選項;在享受森林提供的生態服務之餘,記得負起環境責任,才能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