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污管制修正疑放寬標準 圓桌會去共識 僅蒐集意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土污管制修正疑放寬標準 圓桌會去共識 僅蒐集意見

2014年09月04日
本報2014年9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為了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修正草案,3日下午再次舉行圓桌會議,雖前一日因拒絕媒體採訪、民間團體擔憂淪為替放況政策背書,會場一度衝突;今在環署拿去「共識」二字,保證不是要與會團體背書的狀況下,順利舉行會議。官員、學者民間環團與業者共處一桌,對草案提出意見與討論,其中如何定義與整治工業區、農地污染,仍是焦點。

經前日爭吵後,土基會圓桌論壇佈告刪去「共識」二字。

環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於去年底預告修正「土壤污染監測標準」和「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計畫改採分區管理,但遭環團質疑是刻意放寬工業區重金屬污染管制標準而強力抵制。至本月2、3日再召開「圓桌共識會議」,想邀集環團、學者專家與會討論,但2日在會前卻因「共識」兩字讓環團擔憂自己只是被找去背書、又因謝絕採訪讓各家媒體大為火光,而在門外爭吵成一團。

土基會:修正管制標準有3理由  

3日的會議土基會刻意不談具體管制值數值,改為強調觀念。環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組長楊鎧行出面進行簡報,表示土污管制標準基於3理由需要修正,包括砷、鉛等高風險污染物,現行管制值已不適用,需再加嚴;農地中常有雖銅、鋅過標,但種出的作物並無超標狀況。在此狀況下,想檢討目前採剷除銷毀作物並整治農地的必要性;再者,也要納入列管新興污染物質。

土基會執秘蔡鴻德則表示,此次向各界蒐集資料並無強求一定要產生「共識」,意見蒐集後,將會據此修改草案,計畫在今年底再次提出新草案,然後進行公聽會等程序繼續討論。

草案:因用途不同分區管理  7成以上土地標準更嚴

依照土壤污染的程度,分別適用「土壤污染監測標準」和「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當超過監測標準時,土基會就會將其列管並啟動監測,若超過管制標準,便會公告為污染場址並展開整治。

楊鎧行解釋,不同使用目的應有不同管理方式,如地面水、灌溉用水、飲用水的水質標準都應不同,因此土基會提出從土地利用的不同,來進行分區管理。

他舉健康風險程度為例,人類身處農業用地、住宅及商業區、與工業及產業密集區時,以何種型態接觸到土壤污染、受體為成年或孩童、每年暴露時間、有無進入食物鏈都會有所不同,因此計畫也修正為分區管理。

楊鎧行強調,在草案中,包括農林漁牧與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全國7成以上土地的管制標準都是加嚴的。

土基會官員、學者、環團、業者圓桌會談,少了火藥味。

環團籲莫再放寬工業區標準  著重總量管制

而環團長久以來質疑此次修法是為了放寬工業區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楊鎧行則解釋,所謂「工業產業密集區」只限於大型工業區、科學工業園區、加工出口區、環保科技園區,未來將可能依「全國區域計畫」中,由地方政府變更的186處、546公頃的工廠土地才能適用,並非包括目前所有有工廠的地方。且增列3個排除條件,緊鄰農業區、放流水排入農業灌溉用水、工業住宅區都不得適用。

民間團體提出意見,大致能認同分區必要,但另提出應以敏感與不敏感區來分類,做好兩者緩衝,更指出工業區方面不能再放寬、需與空氣、水資源、廢棄物一併評估,並需著重總量管制等看法,他們也特別關注工業區中的公園綠地該如何看待。

放寬管制標準合理否?  土基會:銅鋅與土污相關低

則因牽涉糧食安全,農地標準也頗受矚目。依目前管制標準,約有1.5萬公頃的農地具高污染潛勢,當中約有4,000公頃需進行整治。但土基會指出,1.1萬公頃屬銅鋅潛勢,若改變銅鋅管制標準,便可減少2,000公頃需整治面積,省下60~90億的經費後,改投入保護優良農地、並調查工業區污染、非法棄置場址、農地污染源。

但放寬銅鋅管制標準是否合理?蔡鴻德解釋,目前環署對農地的管制包括鉛鎘汞砷鉻鎳銅鋅八大重金屬,但對食物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包括台灣,大多僅訂定了鎘汞鉛等,並未納入銅鋅。

蔡鴻德說,銅鋅其實是人體生長必須元素,且銅鋅不易累積在農作物中,與土壤污染相關性低,這也是為何鎘米、鉛米時有所聞,但卻不曾聽過「銅米」問題。但依現行法規,只要發生土壤污染,農作就得全數剷除銷毀,土基會在執行過程中,也感受到農民相當不捨。

民間:先顧健康風險,再以專案解決

民間團體則指出在健康風險無虞下,應以專案方式解決,如加強田間或行政管理,或轉做防風林、花卉等非食用作物,而非放寬土壤銅鋅管制標準。他們不希望看到農地受到更嚴重的污染,也不希望輕易棄守珍貴農田。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