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棲息環境喬不定 台灣白海豚再折損一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重要棲息環境喬不定 台灣白海豚再折損一隻

2014年09月19日
本報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第一隻研究人員可辨識的白海豚個體──TW-01,2014年9月9日擱淺於苗栗海域死亡;而此時,「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還處於農委會林務局預告階段,TW-01未能受正式劃設的保育效果,便告殞命,距離上一隻白海豚死亡不到5年時間,台灣白海豚離野外滅絕更靠近一步。

傷疤照片,照片來源:林務局,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棲地環境 噪音監測計畫

令人鼻酸的是,TW-01身上5年前發現的傷口,直到死亡解剖才知道一直未癒合。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李文達形容,遭到污染的海洋,有如讓白海豚吃餿水油。他期待政府能盡速公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發展友善漁業及相關配套,以及進行白海豚棲地管理。

昨(18日)媽祖魚聯盟等幾個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立刻通過「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並且制定更積極的保育措施、成立海洋資源研究保育專屬機關。

編號TW-01的台灣白海豚,為2002年台灣第一隻被科學研究團隊個體辨識出的白海豚,因為頭部附近有類似眉毛的斑點,暱稱畫眉,身上有類似染色體斑點,又暱稱染色體(Chromosome),為保育團體熟知的個體。

TW-01白海豚健康時的模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根據獸醫師解剖後初步判斷,TW-01為中老年個體,身上有明顯魚網纏繞痕跡,胃部仍有食物,表示死亡之前仍維持正常進食狀態,死亡前幾天還曾目擊海上活動,由此推測可能因漁業誤捕而死亡。

TW-01 白海豚擱淺死亡。照片提供:媽祖魚保育聯盟。 照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網站。多解頗照片,不喜勿入。

相同的情況曾於2009年9月25日發生,距今接近5年前,同樣擱淺死亡於苗栗海岸,研究人員也判斷為漁網纏繞窒息致死。

保育團體指出,沒有保育措施導致TW-01疑似被擱淺死亡,政府成幫兇。

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陳秉亨指出,根據林務局委託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數量僅剩70隻左右的白海豚,能夠承受的死亡頻率,為7~8年1隻;然而,台灣5年之內已經發生兩起白海豚遭誤捕死亡案例,還不包含沒有被人發現的案例。

被漁網纏結後的癒合傷口。 照片來源: 鯨豚攝影者提供

根據由國際學者組成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團(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建議,在 2030 年以前,將族群數量提升到 100 隻。陳秉亨指出,若以目前的消失速度,不但達不到設定的目標,而是更接近野外族群數滅絕。

農委會林務局雖已於4月23日發布「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訂定預告,至今卻仍未能公告,白海豚保育連第一步困難重重。林務局昨發布新聞稿指出,5月22日雖預告期滿,但是包括經濟部工業局、交通部台灣港務局等單位,對劃設範圍及重要棲息環境公告後,開發利用行為仍有疑慮,其他來自各方的意見也接沓而來,有待一一釐清。

林務局表示,已邀集經濟部及交通部等相關單位討論溝通,一等到取得認同後就會儘快公告。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