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水肥煉金術──龍涎香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鯨彩一生】水肥煉金術──龍涎香

2014年10月07日
作者:蔡政修(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地質系博士生)

人類對於稀有、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這驅使我們一點一滴的建構出我們目前已知的知識。這樣的探索之旅在人類歷史中不僅不斷地增加我們對於這世界的瞭解,同時在追尋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趣事、軼聞。

龍涎香(Ambergris),圖片作者:Peter Kaminski,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peterkaminski/128588176,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龍涎香(Ambergris)其稀有、如謎般的形成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性(如添加在食物中,或是一般為人所知的當香水固定劑),使得龍涎香在人類歷史中一直保有高昂的價格,但始終帶有濃濃的神祕性,即使到了今天,我們對於龍涎香的認識還是沒有很全面,也因此世界各地不時會有「寶物獵人」試著尋找龍涎香的蹤跡。

漂浮黃金之謎

那,龍涎香到底是什麼?在哪裡可以找到?又是在哪裡形成,怎麼形成的呢?

龍涎香也被稱為漂浮的黃金(floating gold),因為其價格和黃金相比可說是毫不遜色。也因此Christopher Kemp於2012年的時候寫了一本他自己尋找龍涎香的故事《漂浮的黃金Floating Gold》,目前似乎還沒有中譯本。不過,在Herman Melville於1851年《白鯨記Moby Dick》中的第92章節就是談龍涎香,雖然很簡短,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人們對於龍涎香的瞭解是如何。

龍涎香在有確切的文獻紀錄裡,目前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第9世紀。相信大家對於阿拉伯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並不陌生,在裡面的眾多個故事裡,龍涎香就在其中多個不同的故事中出現,當做香水使用或是做為香料加在咖啡裡增加風味。在大家很熟知的《阿拉丁神燈》裡,阿拉丁就有喝過帶有龍涎香風味的咖啡!而《一千零一夜》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就是在西元9世紀所撰寫的,所以可以推測人類對於龍涎香的發現及應用時間還可以往前推,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

眾說紛紜龍涎香 可達421公斤

雖然龍涎香長期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上,在商業活動裡的價格居高不下,也一直被視為是珍品,但其確切來源一直是受到爭議的。

東印度公司於西元1694年時,從香料群島收到83公斤的龍涎香。圖片取自Chevalier, N. 1700. Description de la piece d’Ambre Gris que la chamber d’Amsterdam a recene des Indes Orientales, pesant 182 livres; avec un petit traite de son Origine et de sa Vertu. Amsterdam, Chez l’Anteur.

直到18世紀時,開始有比較系統性的捕鯨活動,於是Boylston在1724年於皇家哲學會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The Royal Society)寫了一篇簡短的報告,指出龍涎香是在抹香鯨體內發現的,但是如何產生等細節都還是不清楚。有趣的是,另一名科學家Neumanno在當時不相信Boylston的發現,所以他在1733年的時候,同樣在皇家哲學會刊寫了3篇長篇大論重新論述了龍涎香其實是從海底的噴泉所釋放出來的。

抹香鯨骨骼標本。作者攝於日本北海道足寄動物化石博物館。

現在提到龍涎香時,我想大家普遍都是想到抹香鯨(學名Physeter catodon,抹香鯨的學名也是備受爭議,之後有機會我們再細談),但是,龍涎香也會在其他的鯨魚中發現嗎?

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的時候(如Cleyeri 1690年在一個德國期刊所發表的一篇簡短的報告,或是Kaempfer 1727年所出版的書《The History of Japan 日本史》),有一些日本的記錄指出曾在小抹香鯨(學名Kogia breviceps)裡發現龍涎香;在20世紀初的時候,Jenkins在他1932年《Whales and Modern Whaling鯨魚和當代捕鯨》一書指出,在北大西洋瓶鼻鯨(學名Hyperoodon ampullatus)裡也有發現龍涎香。但這些紀錄幾乎都被遺忘了,可惜的是,目前近期也沒有這樣的紀錄被發表來更進一步指出這些早期紀錄的可信度。

雖然我們目前對於龍涎香確切的形成過程和原因還是沒有完全地瞭解,不過Robert Clarke(1919~2011年)於2006年的時候在南美水生哺乳動物期刊《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tic Mammals》寫了一篇他多年來對龍涎香研究的回顧。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54年的時候於自然期刊《Nature》發表了目前已知最大的龍涎香之一(如下圖,重達421公斤,163公分長,75公分寬)。

重達421公斤,163公分長,75公分寬的龍涎香。圖片取自Clarke, R. 1954. A great haul of ambergris. Nature 174: 155-156.

稀有香味 在抹香鯨體內發現機率只約1/100

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化石拼圖,重現過去」的文章裡有提到,鯨魚基本上是從偶蹄類(如,牛、豬、羊)演化而來的。因此跟牛一樣,抹香鯨也是有四個胃!所以我想大家應該也不難想像抹香鯨也會有類似反芻的現象。

抹香鯨主要的食物是烏賊,但抹香鯨無法消化烏賊的喙及軟骨(squid beak, squid pen)。因此在不斷的吃烏賊的過程中,可以消化的就會進到腸道中,那些無法消化的如喙或軟骨就會積在其中一個胃裡,然後約一個禮拜左右,累積了一定的數量,他們就會有類似反芻的動作,將這些無法消化的食物吐出來。

這裡就是有趣的地方了,如果對龍涎香有點初步了解的人大概會知道龍涎香上面都會有烏賊的喙,而龍涎香基本上都是會積在直腸裡(也就是腸道的最後一節,在肛門上面)。上一段有提到,一般來說,這些無法消化的食物是會被抹香鯨經過類似反芻的動作將它們吐掉。所以龍涎香的形成非常有可能是因為介於胃與小腸之間的括約肌失常而造成的結果,因此讓這些無法消化的食物進到腸道裡。

因此,龍涎香的聚集及產生不應該是常態,因為如果發現帶有龍涎香的抹香鯨,這就表示這些抹香鯨胃腸間的括約肌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所以我們並不會在每一隻抹香鯨裡都可以找到龍涎香。

從1934到1953年這20年間,有1933隻抹香鯨遭捕殺並且系統性的搜尋龍涎香的存在與否。在這將近2000隻的抹香鯨裡,只有在19隻的抹香鯨裡發現龍涎香,所以龍涎香在抹香鯨體內產生的機會大概約1/100。這也是目前對於龍涎香最多樣本數及有系統性的搜查,所以進一步的支持龍涎香的產生不是常態,也因此會如此的稀有。

龍涎香生痕化石 義大利現身

看到這裡,我想有人會提出了疑問,那聚集在肛門前的龍涎香為什麼不會隨著抹香鯨排便的時候被釋放掉呢?因為抹香鯨的排便都是液體狀態,所以,基本上聚集在直腸及肛門前的龍涎香是不會經由排便的時候排出去的,因此換句話說,龍涎香其實是抹香鯨便秘的產物!

所以,謎題解開了,原來如此有經濟價值的龍涎香其實是糞便,所以這正是糞便變黃金的最佳例子之一。那糞便有機會變化石嗎?

去年(2013年)一個義大利的研究團隊在義大利的中部地區(Umbria)發現了距今約175萬年(更新世Pleistocene)前左右的龍涎香,此研究發表在地質學《Geology》,而這也是全世界目前唯一知道的龍涎香化石!此研究團隊在今年(2014年)更進一步的在古生物學電子期刊《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將他們發現的龍涎香化石命名為一個遺跡化石種(Ichnospecies)。因此,在義大利發現的龍涎香化石也有了學名(Ambergrisichnus alleronae),中文翻譯約可翻成:阿萊羅納龍涎香生痕化石,阿萊羅納(Allerona)為在義大利發現的地點。

龍涎香化石(A和C為現生的龍涎香;B和D為化石的龍涎香)。圖片取自Baldanza, A., Bizzarri, R., Famiani, F., Monaco, P., Pellegrino, R. and Sassi, P. 2013. Enigmatic, biogenically induced structures in Pleistocene marine deposits: A first record of fossil ambergris. Geology 41: 1075-107

台灣的抹香鯨擱淺紀錄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全球分佈的抹香鯨,及漂浮不定的龍涎香來說,在台灣確實是有機會可以找到龍涎香,而如果可以在台灣找到化石的龍涎香,我想那會是更令人興奮的,雖然化石的龍涎香無法當香水固定劑或是添加到咖啡增加風味而有經濟效益,但我們有機會可以透過這樣的化石記錄更進一步去瞭解神秘的龍涎香和抹香鯨之間的演化關係。

【鯨彩一生】系列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