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獵重創三仙台珊瑚礁生態 學者籲設保護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盜獵重創三仙台珊瑚礁生態 學者籲設保護區

2014年11月12日
本報2014年11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盜獵使得台東縣彌足珍貴的三仙台海岸珊瑚礁正在消逝,近廿餘年來的學術研究記錄顯示,當地的珊瑚覆蓋率25年來從65%降到40%以下;即便海巡署積極查緝,盜獵行為仍未見收斂。學者建議,這片6公里長的珊瑚海域,應設立「三仙台珊瑚礁保護區」加強保育。

台東縣三仙台珊瑚礁生態環境極度惡化。(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鄭明修攝。)

珊瑚礁覆蓋率  25年下降25%

台東縣擁有台灣最長海岸線,除了綠島、蘭嶼兩大離島,本島的台東縣海岸線就長達170餘公里;這段海岸線中,只有富岡港北側小野柳至花蓮縣界之間,有零散的珊瑚礁分布,其中尤以三仙台南岸為台東縣最重要的珊瑚礁分布區。

1989年曾主持「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海岸生態及景觀資源調查計畫」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指出,以位於三仙台南邊「基翬船澳東側」的測點來比較,當年調查記錄覆蓋率高達65%,其中石珊瑚和軟珊瑚的覆蓋率分別為55%和10%。

然而去(2013)年7月珊瑚礁體檢的結果顯示,當地珊瑚覆蓋率己降到40%以下,部份測站更只剩不到26%,軟珊瑚所占比例不到1%,而且死珊瑚骨骸的堆積明顯增多。

近岸沈底刺網漁業嚴重影響當地海洋生態。(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鄭明修攝。)

海底夜市  珍貴珊瑚礁守不住

根據當地潛水教練說,基翬三仙台的珊瑚礁在夏天晚間儼然是盜獵者的樂園,水中照明和魚叉來來往往,有如夜市般熱鬧,海巡署去年8月就曾查獲盜採珊瑚的潛水者並移送法辦,但還是無法遏止潛水狩獵行為。

鄭明修說,三仙台南側海域因為地形遮護,不易受東北季風的風浪影響,而且海流經過海水比較清澈,如此優良條件也帶來潛水客和違法採集。

近期經過多次進行潛水調查,鄭明修發現,與小丑魚共生的海葵群落明顯減少;連續2次水肺潛水探查,整個過程只發現1個馬糞海膽,而硨磲貝連1個都沒發現。測站附近的廢棄漁網和垃圾更是隨處可見。海底景況比往年更糟,己成為全台最淒涼的珊瑚礁生態系。

三仙台基輩船澳東側測點隨處可見到沈積在海底的垃圾。(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鄭明修攝。)

杉原有巡守  珊瑚礁生物相優

同樣在台東縣,位置較南的杉原珊瑚礁海域,珊瑚礁發育的天然條件雖然較差,並因海水較濁,潛水客相對較少;但當地富山村社區組成漁業資源保育巡守隊,定期巡守、保育珊瑚礁資源,使得硨磲貝和熱帶魚等,這類珊瑚礁生態指標性物種,比三仙台豐富。

三仙台海域擁有台東海岸難得一見的微孔珊瑚礁墩。(鄭明修/攝影)

「若不及時保護,當地的珊瑚礁美景將可能從台東縣美麗的地標景緻中永遠消失!」鄭明修指出,珊瑚礁素有海中雨林之稱,意謂著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是周圍海域的水產種源庫,能源源不絕補充海域漁業資源。而台東縣難得擁有6公里長的珊瑚海域,應設立「三仙台珊瑚礁保護區」,讓美景長存、永續海洋資源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