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筆一劃切割我家:失去尊重的工程思考 | 環境資訊中心
地球公民通訊

你大筆一劃切割我家:失去尊重的工程思考

2014年12月11日
作者:莊慕華(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花蓮縣豐濱村港口部落的海稻米,近年由族人們溝通、共識與勞作,復耕成功。攝影:莊慕華

「但是我們最擔心的是如果在討論中都沒有辦法介入、改變的話。等整場決議出來,我們如何改變?我們只能上街頭抗議,然後被人家說是暴民。」

「我想這是我講講笑話,但也是個事實。我們也害怕,我們也不想抗議,我們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尊重。」

從港口部落婦女楊雅苓口中說出來的話,近年來幾乎在台灣每個角落都可以聽見。當一個人腳踏實地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一紙公文卻可以命令一切化為烏有。

看似荒謬的情節已經上演無數次,是黑箱作業還是不切實際的行政流程導致如此?也許在年初太陽花學運「拒絕黑箱」的高潮後,台灣人民終於開始正視國家機器龐大卻失能的轉動現況。如今,我們必須積極去瞭解也要求這個為了服務人民、創造共同願景才得以存在的共有機構。

部落族人帶著期待也帶著不滿的話語,發生在7月2日變更石梯秀姑巒風景特定區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案)的第1次小組會議上。當承辦人員面對部落族人質疑閉門會議時,卻回答「我們有公佈會議資訊在網站上呀」,幾乎現場所有參與的公民都面面相覷。

台11線上排滿遊覽車。圖片來源:地球公民通訊第21期

因為他所謂的網站即是政府單位某處室下的新增頁面,在部落生活的人絕大多數極少參與網路生活,如果這場土地變更的討論會議有心與在地溝通,為什麼不是行文鄉長、村長或部落中的文化協會?此次若非相關公民團體協助緊盯並即時告知在地族人,這一場場即將決定石梯坪與秀姑巒溪兩岸土地使用命運的會議,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恐怕就會被強迫缺席。

長久以來石梯坪地區的土地爭議,不只是自然保育與觀光開發之間的拉扯,更是歷史脈絡與現代買賣的交戰。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與海共生,使用海,也照顧海;而民國70年劃設的風景特定區,美了使用海的名,卻逐漸喪失照顧海的功能。此刻,每天破百輛的遊覽車在台11線上呼嘯而過,它們集中在正午前後來到石梯坪風景遊憩區,瞬間湧入的車潮與人潮不只造成在地居民的困擾,也衍生出大量污水與垃圾的環境問題。

而參與風景特定區計畫通盤檢討的政府單位,或許正期待計劃書中所提及的年度百萬人次觀光發展目標,又或許,他們驚覺過量衝擊,企圖調整現況以達成計畫目標上所書寫的「保育生態、尊重在地人文聚落、發展觀光」。

與海共生的阿美族。圖片來源:地球公民通訊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