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聯合報願景在地專題〈保全員機車巡邏 河濱公園森呼吸變聞廢氣〉,報導新北市河濱公園巡防機車製造廢氣擾民。其實,空氣品質不良更主要的原因是:出入往來的工程車輛和景觀維護車輛,不但製造廢氣,更影響民眾通行。
|
1.河岸綠地;2.具有有生物多樣性的草地;3.草叢的星星;4.薺菜;5.水芹菜;6.鼠麴草;7.8.9.河岸草地也是許多動植物棲地。攝影:平心 |
便利民眾使用的公用設施並非憑空而來:自行車道,路燈,運動場,停車場……都需要施工和維護,但不間斷的工程衝擊生態環境。除了部分處理污水的人工溼地保留自然區塊,緊貼河岸的自行車道與河堤之間的廣大區域成了工程用地,道路兩旁可見斷枝殘葉,遭斬斷移除地樹木。在整地過後的平坦地面,除草機一遍又一遍除草,置入美化綠化用途的外來園藝植栽,把原生動植物當作危害除去。掃蕩的爆破聲傳至對岸,剩下的只有少數耐貧瘠、耐割的草才能存活。
短短數小時,一片青翠的草成了一堆髒毯子;短短幾天,沒有一片完好的草葉。要幾千、幾萬頭牛羊才能造成這樣的景象?國人普遍認定公園應除去雜草,避免孳生蚊蟲、堆置髒亂,或許是基於衛生考量。但河岸並非住宅區,1300多公頃的新北市高灘地,有180公里的自行車道和步道,串聯36個河濱公園和大片綠地,高爾夫球場般的綿延的草坪成了可怕的災難,管理單位的除草速度要快過草生長的速度。除草越勤快,越顯得管理單位盡責。
然而,究竟是在為誰除草呢?把草坪拿來當高爾夫球場的人、釣客,還是園藝業者、景觀業者、營造業者?路旁不允許一朵野花綻放,怵目驚心的景象看多也就麻木無感,就像行經沙漠一般。養護工作包含除草、施肥、澆灌、修剪、防風等項目,這裡只見頻繁的除草和修剪。良好的植相可以涵養水源,減緩雨水沖刷表土,提供天然防洪的服務,不知水利局是否覺得,因為下游非集水區,所以無須顧慮水土保持,無須顧慮環境生態?
|
1.短短幾小時的轟炸過後;2.不當修剪造成枯朽;3.受損的葉片;4.工程整地;5.不當修剪;6.工程結束留下滿是瓦礫碎磚的地面。攝影:平心 |
相對於社子島禁建,堤外整治工程持續擴張推展,堤內高樓一棟棟興起。河濱管理單位一方面拆除違建工廠,收回佔用墾植的土地,迫遷民宅*1,一方面同樣損毀原有生態地變作開發用途。政府當局帶頭濫伐,掏空自然資產,所謂的綠色家園,是不遺餘力的破壞生態環境,把河濱變成工地。顯然,堤外開發不是基於迫切的防洪考量,而是著眼於以景觀效益拉攏財團建商。
「一旦人類斷絕與泥土的直接接觸,以所謂文明的慣例和人為規範干預大自然的健康簡約,衰敗便成為必然。」綜觀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的行事作風,過多的工程,過少的保育意識,顯示一個工程單位追隨短暫立即的觀光潮流。確實,民眾有休閒遊憩的需求,但是河岸的生態無法容納所有的都會人口。或許我們該思考過度的開發,是否是更美好的明日?
註1:為三峽麥仔園開發案,在劃定區域外的劉氏家族祖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