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鼠耳蝠分類大學問 釐清8種親緣關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鼠耳蝠分類大學問 釐清8種親緣關係

2015年06月22日
本報2015年6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可愛的黃金蝙蝠正名了!為了釐清台灣島上鼠耳蝠的親緣關係,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人員周政翰研究團隊,與東海大學生科系老師林良恭透過國際合作,以形態及分子科學鑑定,確認過去稱為渡瀨氏鼠耳蝠的蝙蝠,其實分屬2種。

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由去年和今年的學術發表已釐清台灣8種鼠耳蝠親緣關係,包括發現的1種新種蝙蝠,再次說明了台灣蝙蝠豐富的多樣性。

渡瀨氏鼠耳蝠經過分子科學及型態檢驗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毛色亮麗討喜,又稱黃金蝙蝠。(攝影:周政翰)授權方式:請勿轉載。
渡瀨氏鼠耳蝠經過分子科學及型態檢驗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毛色亮麗討喜,又稱黃金蝙蝠。圖片來源:周政翰。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渡瀨氏鼠耳蝠分道揚鑣

6月也是俗稱黃金蝙蝠來到平原生殖育幼的季節,1997年之前,人們對於金黃鼠耳蝠的認識,停留在和渡瀨氏鼠耳蝠(Myotis formsus watasei)是同種的顏色變異,紅紅的那種(渡瀨氏)稱為山區型,金黃色的這種則視為平地型,卻是美麗的誤解。

周政翰及國外學者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經過這幾年爬梳,確認渡瀨氏鼠耳蝠隱含2種蝙蝠,其中毛色呈現紅黑色的應為Myotis rufoniger,近緣物種竟是遠在非洲的Myotis welwitschii;根據親緣關係分析,與取自南韓、中國、寮國等地的樣本幾乎無差異,所以應為同種,而非台灣特有亞種,因此不能再用「渡瀨氏(watasei)」這個名稱稱呼之。

另外,有「黃金蝙蝠」之稱的,則應為Myotis formosus。經與中國的個體比對分子親緣,則有些許差異,再加上頭骨形態特徵顯著大於中國的物種,仍應為有效亞種Myotis formosus flavus,中文命名為「金黃鼠耳蝠」。

這項結果已於去(2014)年8月發表於國際重要的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mmalogy(哺乳動物學期刊)。

鼠耳蝠分類大學問

提到鼠耳蝠屬的物種分類,周政翰說,一直都是最原始而難以分類的一群蝙蝠,已知全世界有1200多種蝙蝠,其中100多種就屬於鼠耳蝠屬。

他進一步解釋,鼠耳蝠屬(Myotis)為翼手目中物種歧異度最高且分布最廣的一屬,許多找不到有效分類特徵的蝙蝠類群,過去都曾一度放在鼠耳蝠屬中。

那麼台灣地區的鼠耳蝠有幾種呢?1997年出版的《台灣的蝙蝠》介紹22 種台灣原生蝙蝠,書中列出4種鼠耳蝠;到了2004年,周政翰的碩士論文已提出7種鼠耳蝠。

2014 年除了發表黃金鼠耳蝠命名,周政翰研究團隊透過國際合作的學者,包括日內瓦自然史博物館哺乳動物與鳥類部Manuel Ruedi博士,同時他也是世界上鼠耳蝠類群分類專家,堅強的研究陣容,得以持續釐清台灣地區的鼠耳蝠物種,並於今年2月發表於國際動物學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 (動物分類學期刊)上。

1908年Linde將台灣鼠耳蝠命名為Myotis taiwanensis,根據比對結果,與分布於中國廈門的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 不論形態或分子皆為同一類群中,但部分形態特徵顯著大於1870年命名的標本,所以應可列為台灣特有亞種。

台灣鼠耳蝠和廈門的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 不論形態或分子皆屬於同一類群。(攝影:周政翰)
台灣鼠耳蝠和廈門的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 不論形態或分子皆屬於同一類群。
圖片來源:周政翰。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過去稱為高山鼠耳蝠的物種,則因曾於武陵地區的山屋中發現牠們的蹤跡,而以高山鼠耳蝠暫稱之。研究團隊比對大陸地區的鼠耳蝠物種,釐清了與分布於廈門與海南的華南水鼠耳蝠(Myotis laniger)是同一物種。

寬吻鼠耳蝠類群細節多 喜見新種

寬吻鼠耳蝠過去多被捕獲於山區,毛色黑色不具任何明顯外部形態特徵。這一類群的蝙蝠在分類上,會先以其股間膜與翼膜於腳上的接點作為判斷基準。

研究團隊發現台灣地區該類群應包含了4種蝙蝠,分別為已知的寬吻鼠耳蝠、長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新種也是台灣特有種長趾鼠耳蝠(Myotis secundus),以及Csorba博士與台灣大學李玲玲老師研究團隊於2003年底於南投採集的個體,確定為新種且為台灣特有種,學名為Myotis soror

寬吻鼠耳蝠寬吻鼠的分類地位重要,學者在這類群發現新種。(攝影:周政翰攝)
寬吻鼠耳蝠的分類地位重要但已釐清,非鼠耳蝠屬物種。圖片來源:周政翰。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親緣證據也指出一項重要而有趣的發現,寬吻鼠耳蝠落於全世界鼠耳蝠類群的來源端,這項結論2005年周政翰所屬的研究團隊以海報發表於日本北海道參與國際哺乳動物學大會,吸引國外的研究者對台灣地區的鼠耳蝠物種感到興趣。

2015年所發表的文章中發現寬吻鼠耳蝠竟與學者Ziegler 2003年發現上中新世的化石類群(Submyotodon),牙齒結構形態相同,因此,將牠們從鼠耳蝠屬獨立出來,改屬於低齒丘鼠耳蝠屬,但仍為台灣特有種。

這些年來,周政翰持續蝙蝠的分類學研究,踏入台灣蝙蝠多樣性的世界。他說,台灣的蝙蝠種數從1997年22種到現在的36種,也就是20年間增加了14種,約占60%,速度之快以及多樣性之豐富,全世界少見。然而台灣蝙蝠多樣性仍處於進行式,尚有部分物種有待釐清。

這些研究成果已發表國際期刊,確定學名,不過在中文命名上卻是大學問,周政翰表示,後續將透過論文發表,陸續為這些蝙蝠命名,讓國人得知芳名。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