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塞維亞地區的總主教聖.依西多祿(Saint Isidore)於7世紀初期彙編20卷的百科全書時,羽管筆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了。他提到抄寫員的工具有二,一種是使用超過兩千年的標準書寫工具蘆桿筆,另一種便是羽管筆。「蘆桿筆來自木料,羽管筆取自鳥禽。羽管筆尖被一分為二……雙筆尖的目的在於分別書寫出舊約和新約,一筆一劃、一字一句,聖經中的聖禮便從耶穌受難的鮮血中傾瀉而出。」依西多祿的隱喻聽起來有點詮釋過度,其實卻告訴我們不少訊息。他這段文字被認為是人類最早使用羽管筆的明證,而且羽管筆在當時已經取代了先前的蘆桿筆擔當此等要務,亦即謄寫和闡釋聖經經文。
英文的「pen」(筆)本身源自拉丁文的「penna」,意思是「羽毛」,因此「penknife」(小刀)也同樣可以想成是「羽毛刀」。小刀在過去是書寫的重要配件,人們把它放在手邊以便隨時把羽管筆削尖、整型,好維持書寫線條的穩定平整。羽管筆能藉由切削而改變筆劃線條的粗細,而且耐用度遠高於蘆桿筆;不過羽管筆最大的優點在於中空彎曲的筆管,那是天然的墨水匣,不太會漏,書寫過程中也無需經常補充墨水。(雖然蘆桿筆的材質並非依西多祿所說的木料,而是由某種溼地植物的莖加工處理、乾燥後製成,但它卻是更為僵硬死板、不近人情的工具。)鵝翅上的大型初級飛羽是製作羽管筆的大宗,但偶亦可見天鵝、火雞,甚至鵰類的羽毛。較小型鳥的羽製品用來書寫小楷,而烏鴉羽毛因為在工業製圖上大受好評,故其聲名猶存:繪圖藝術家們至今仍把窄筆尖的沾水筆稱作「鴉羽管筆」(crowquill)。
19世紀初是羽管筆的生產高峰,當時的教育、識字率、信件書寫等正在發展,而鋼鐵製成的筆尖尚未普及。雖然後院養殖家禽在歐洲各處都很普遍,甚至波蘭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顯然為了羽管筆產業而養了一大堆鵝,但整體而言卻是供不應求。根據位於倫敦鞋巷(Shoe-Lane)的一家文具行描述道,在1830年代,切削並修飾好的羽管筆年度銷售量是600萬枝;而光是從聖彼得堡出口的,一年就高達2700萬枝。想想看,每隻鳥一邊的翅膀只能生產5根堪用的羽毛(最大的初級飛羽),難怪當時的人對鵝肉的滋味是如此熟悉了。
要製作或「修飾」一枝優良的羽管筆,過程包括清洗及硬化羽管尖端,而且至少要把羽瓣較下面的部分給削除。(拿著一根大而飄曳的羽毛振筆疾書,這樣的畫面其實源自好萊塢─雖然很有視覺效果,但事實上這種情況下羽枝會妨礙書寫,而且大部分羽管筆的羽枝都會被清除掉。)有些製造者會將羽毛煮過,有的則是浸到熱沙或弱酸裡─各種技巧都成了重要的商業機密。荷蘭的羽管筆修飾工對於運用熱灰或熱沙的技法極為熟稔,因此這項技術後來被稱為「荷式處理法」(dutching)。如同倫敦《星期六雜誌》的記者於1838年所描寫的,一枝經過適當荷式處理的羽管筆,筆尖會呈現淡黃或珍珠色調,「就像精美、削瘦的角」。那篇文章還提到,人們對於出自名家之手的筆往往崇敬有加。某些筆會被上光或加框裱起來展示,還有個案例是有枝筆「被一位著名作家的狂熱粉絲放進黃金首飾盒內」。至於詩人替他們的羽管筆賦詩作詞,這在當時並不罕見。
到了19世紀中期,大量製造的鋼鐵筆尖開始襲捲業界。雖然剛開始的款式尚未成熟,而且書寫品質還不甚流暢,但最便宜的只賣36便士,這是工業時代最初幾項真正稱得上大眾化的產品。至於羽管筆,就此開始走下坡,而且多數人還挺樂見這種局面的。1850年,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主編的週刊《家常話》(Household Words)裡有篇文章,道盡了如此不堪的回憶。文中所述,是直到當時都還相當常見的一幕:學童靦腆地對寫字課老師說,「拜託先生,幫我修好這枝筆。」
他一看到這枝羽管筆,眉頭微蹙,隨即復然。這筆剩那麼短,不是過軟就是過硬,太難用了。他使了個勁把它扔掉,再從那束羽毛裡倏然抽出一根─一根粗劣、單薄的羽毛,如同取自慘綠幼鵝的身上─削成一枝筆。像這樣的修復和製造過程占據了他所有的空閒時間─甚至,把應該用來教學的許多時間也給占據了。他得跟這些爛羽管筆無止境地奮戰下去。在一隻被拔完羽毛的鵝身上,這些筆是最難搞的產製品。
就像依西多祿那年代還是有人用蘆桿筆一樣,羽毛也跟其後起之秀一同繼續使用達數十年之久。但是鋼鐵筆頭、鋼筆,乃至最終無處不在的原子筆逐漸占了上風,目前羽管筆只剩一些儀式還有作用。舉例來說,美國最高法院仍保留了一項傳統,即每天早晨都會放置20根新的鵝毛筆在律師席上。沒有人真的拿這些筆來寫,但受邀參訪的律師倒可以帶一枝回家當紀念品。
然而對某些藝術家和書法家而言,金屬的死硬筆觸就是比不上羽管筆畫出來的線條那麼有生命力,故仍有少數死忠派傳承著這些老技術。儘管如此,數個世紀以來幾乎都沒有人嘗試用羽管筆完成啥大部頭的作品,直到1990年代晚期,位於明尼蘇達州的一間本篤會修道院交付書法家唐納.傑克森(Donald Jackson)一項任務為止。這項花了傑克森跟世上最優秀的十多名抄寫員和插畫家13年光陰才得以完成的計畫是:自古謄堡發明印刷機以來,世上第一本以羽管筆書寫描繪而成的泥金裝飾手抄聖經。
《羽的奇蹟》書封。圖片提供:左岸文化 |
羽的奇蹟
作者:索爾‧漢森 Thor Hanson
譯者:吳建龍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ISBN:9789865727208
俗話說,「二足而羽謂之禽」,隨著科學家的觀察累積,這句通則背後,其實滿是神奇發現。
鳥類如何控制羽毛,進而操控飛行?如此輕盈的羽毛為什麼能夠保暖?羽毛為什麼能夠樣式繁多、色彩鮮豔,甚至發出聲音?
羽毛不只與鳥有關。珍・奧斯汀創作時需要它(鵝毛筆),紅磨坊裡的妮可基嫚也需要它(華麗的舞衣),天使飛向神聖之境需要它(宗教之翼),詩人狄金森的靈感需要它(「那希望披覆羽翼/在靈魂深處幽棲」),毛鉤釣需要它(模仿落水的昆蟲,引魚上鉤),戶外用品廠商需要它,機翼的設計靈感需要它……
讓我們來一場羽毛的驚奇之旅吧。※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