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懶人包】塑膠微珠的故事:從洗面乳到餐桌的旅程 | 環境資訊中心
新聞懶人包

【新聞懶人包】塑膠微珠的故事:從洗面乳到餐桌的旅程

2015年08月13日
作者:編輯室

身為一個現代文明人,不可能沒用過洗面乳,但可不一定知道,當我們把臉上的泡沫洗掉時,這罐洗面乳添加的塑膠微珠,在每一公升的海水裡就可以找到100顆!

影片由看守台灣提供。

塑膠微珠的真面目

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主導製作的知名動畫《東西的故事》最新續集——《塑膠微珠的故事》,就是在講述塑膠微珠從日常用品進入食物鏈的旅程。

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是指小於5毫米(mm)的塑膠碎片,又可分為三種類別:第一種是塑膠原料(nurdles),融化後可製成更大的塑膠物或用來製作保養品中的去角質顆粒。第二種是大塊塑膠隨時間崩解後的較小粒子。第三種是纖維,來自聚酯纖維等合成衣料織物。

1960年代起,塑膠微粒就不斷在海洋中累積,到現在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常見的固體污染物。 

塑膠微珠進入海洋食物鏈

對於塑膠微珠的影響,科學家十年前就開始擔憂了。

塑膠微珠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小到可以直接通過排水管,連汙水設備都攔不住。更恐怖的是,這些塑膠微珠就像海綿一樣,會盡情吸收下水道汙水中的有毒物質,例如有害微生物、病原體、藻類和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簡稱POPs)。POPs還包括多氯聯苯(PCBs)、各類有機氯殺蟲劑和溴化阻燃劑等,不僅在環境中難以分解,還會積累在海洋生物的脂肪組織,進而對人體產成癌症、畸形、免疫力降低及損害生殖能力等影響。

「不幸的是,塑膠微珠長得很像魚的食物。」一旦被排入海洋,凡是濾食型的海洋生物,通通都有誤食的風險。

英國科學家在2013年發現,近1/3從英國西南外海捕獲的魚體內,都有塑膠殘留的痕跡。紐約的研究團隊則發現,北美五大湖的每一個湖泊,都發現了塑膠微珠的蹤跡。在五大湖區取得的樣本中,甚至每平方公尺就有0.4個塑膠碎片,其中塑膠微珠的比例占了6成。

據聯合國的保守估計,塑膠垃圾每年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而塑膠微珠的下一站,也許就出現在餐桌上的壽司盤中。

小於5毫米(mm)的塑膠微珠,能輕易的通過汙水處理廠。圖片來源:NOAA。

拒當「塑膠人」

好消息是,很多國家都已經禁止產品中添加塑膠微珠。

根據蘋果日報今年4月的報導,加拿大國會3月底全數通過,將塑膠微珠列為有毒物質,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 

美國紐約州則在去(2014)年就一致通過禁用磨砂微粒,廠商將無法在化妝產品中添加塑膠微珠成分;同年,伊利諾州也正式頒布禁令規定截至2019年底,伊利諾州將全面禁止生產及銷售任何含磨砂微粒的產品。

知名日用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表示,將在2015年前逐步淘汰產品中的塑膠微珠成分。涵蓋眾多日用品、護膚產品的嬌生公司,也願意逐步淘汰塑膠微粒,不再發展有塑膠微珠的產品。

其他像是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L’Oreal(萊雅)、Colgate-Palmolive(高露潔)、Beiersdorf(妮維亞是旗下子公司)、Johnson&Johnson(嬌生)等知名廠牌都同意,產品將不使用塑膠微珠,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消費者也可藉由一款手機App(Beat the Microbead)掃描產品,就可以知道成分是否包含塑膠微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