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肉食額度超量七倍 動團:不利環境有害健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人肉食額度超量七倍 動團:不利環境有害健康

2015年09月09日
本報2015年9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中秋節即將來臨,國人習慣於中秋夜全家團圓吃烤肉,但你知道自己攝取多少肉量就夠了嗎?

9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表示,按照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豆魚肉蛋建議分量約三~八份,若以每日二份(每份35克)肉類換算,全台每年約22.04~58.77萬公噸。

然而,去(2014)年台灣光是豬肉屠體總重就高達82萬噸,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也顯示,國人攝取來自蛋白質、脂肪的熱量比例過高,尤以豬肉類及其製品最多。過度肉食造成環境負擔,也使肥胖造成的慢性病增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建議,應提高畜禽養殖品質,從健康飲食教育著手,減少過度肉食造成的社會、環境成本。

肉品廉價供應,民眾肉食過量,蔬果攝取過少,形成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健保負荷超重,影響全民健康醫療資源,這是工業化畜牧的連鎖效應。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廢棄物、殘留藥物  肉食主義的環境成本

去年全台光是豬隻,即屠宰供應807萬頭,若再加上牛、羊、雞、鴨、鵝、火雞共計148萬噸屠體,遠超過實際所需的三~七倍。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過度肉食造成台灣每年飼養、屠宰約3億8千萬隻畜禽;大量密集的飼養,光是豬糞每年就有1,060萬噸;再根據農委會2013年統計,畜禽廢棄物產生量約225萬公噸,其中禽畜糞219萬公噸占96.8%,畜禽屠宰後廢棄物26,465公噸占1.2%,還不含畜牧廢水。

密集養殖也使預防性及治療性投藥成為常態。根據食藥署2011~2013年間抽驗產品,不合格率將近一成,也就是說民眾每購買十樣畜禽水產品中,就可能有一樣藥物殘留不合格。

速食、肉食加持  肥胖、疾病都上身  

研究會比較衛福部所公佈1993~1996年與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社會肥胖盛行率,女性由31.7%增加到36.9%,男性則由33.4%增加到50.8%;也就是說:台灣成年男性2人中有1人肥胖,女性每3人就有1人肥胖,面臨罹患各式慢性疾病與部分癌症的風險。

以炸雞排為例,一塊重量就直逼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而速食習慣也使得兒童與青少年出現肥胖與飲食不均衡的問題。近20年來兒童過重或肥胖情形明顯增加,男孩肥胖盛行率從1980年的12.4%成長至2002年的10.6%~22.8%;女孩由10.1%成長至18.4%。

在醫療花費上,根據衛福部公布2013年醫療保健支出,「腫瘤」與「內分泌、營養及新陳代謝疾病與免疫性疾患」兩項就花費了1,407.7億元,占了醫療保健支出的16.5%。而同年畜牧業「產值」不過1,500億。

台灣民眾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取以豬肉為主要來源,但平均超過衛福部建議攝取量的3至7倍。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台灣肉價在全世界最便宜,這也讓吃肉變得普遍容易。若讓價格反映環境成本,不但能以價制量、減少肉食及過度肉食造成的健康風險,農民也因降低養殖數量,提升品質,售價提高,也能減少廢水、禽畜糞等廢棄物、臭味處理成本,及降低碳排放,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