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童血汞高 毒理學家:沿海工業區海鮮惹禍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港孩童血汞高 毒理學家:沿海工業區海鮮惹禍

2015年09月22日
本報2015年9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香港教育研究所毒理學家黃銘洪教授,統整南中國珠江三角洲食物鏈污染與人類疾病相關研究,發現從工業發展地區附近捕撈或養殖的魚類,可能將毒素帶進食物鏈,毒害消費者。

香港漁市。圖片來源:Oleg.(CC BY 2.0)

採礦、藥物、廢水 人類與魚都受毒害

黃銘洪表示,科學家們在吃大量魚類的民眾身上,發現許多令人不安的健康徵候,例如香港孩童由於飲食的關係頭髮含有高量的汞。

「珠江三角洲是全球快速工業化的地區之一。其水源受到流域附近的採礦活動、人們使用的抗體和藥物以及含有砷、鎘、汞、有毒化學品和烴的工業廢水所污染。這些毒素以各種方式進入食物生產系統。」

黃銘洪指出,「大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食用魚是養殖魚,很容易被附近的有毒化學廢水污染。此外,沿海漂來的塑料殘餘物會吸收有毒化學物質進入魚體,若再以受污染的雜魚或魚飼料養魚,也不利人體健康。」

「同時,煤燃燒產生的汞進入魚類養殖筏,接著被硫化物氧化細菌轉為有機汞,對人和魚的毒害更深。」他將在2015年清潔大會(CleanUp 2015)上報告其研究結果。

高汞量危害消費者 學者籲建立亞洲「毒譜」

紅十字會協助進行的研究發現,香港一般民眾有高血汞的現象。居住在養殖魚類村落的居民的頭髮含有高汞量,也反映出他們的海鮮攝取量。罹患子宮癌婦女之脂肪組織含有較高濃度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也和海鮮飲食有關。

其他中國科學家則發現,高濃度的汞和鎘,與沿海地區依賴魚貝類為食的兒童罹患自閉症之間可能有關連;相反地,居住於較內陸地區的孩童有較高含量的砷和鉛,這是由於工業污染對糧食作物和牲畜的影響。

電子垃圾的回收未受妥善管制,釋出阻燃劑等多種有毒物質被吃下肚,造成中國貴嶼、台州等主要電子垃圾回收廠工人與居民體內有多種不同毒素。「這些透過飲食吃下有毒物質的現象,讓癌症、神經損害、低智力、腎、肺與骨骼疾病在新興工業化國家變得越來越嚴重。」黃銘洪說。

他警告,隨著世界貿易的擴張,受污染食品、工業產品、來自重工業地區受污染的空氣和水的輸出也可能對較少污染地區和國家居民構成更大風險。他急切呼籲,應在亞洲地區建立一份有毒化學物質和其來源、流布、環境和健康影響的清單,作為試圖防止消費者普遍中毒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