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採訪、撰稿:葉明蘭;攝影、剪輯:葉鎮中
11月,高雄煉油廠已經停止所有生產作業,曾經引發強烈抗爭的五輕,也在去年停止運作,46座工場,分三階段,逐步關掉,並且進行拆除。風光時3千多位員工,熱鬧嘈雜的高煉廠,將只留200多位員工,在未來兩年,進行後續處理。
1987年,政府宣布要在高雄煉油廠興建五輕,消息傳出,長期忍受高煉廠污染及生命威脅的後勁居民,憤怒走上街頭,並且在煉油廠外,進行三年多圍廠抗爭。
從1940年日本海軍在後勁興建燃料廠,1946年中油接收後興建一輕、二輕,後勁地區的空氣、水和土地遭到嚴重污染,居民的生命及住家安全,也飽受威脅。後勁鄉親的抗爭,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雖然五輕在強勢警力進駐下動工,不過政府也承諾,高煉廠將在2015年12月31號完成遷廠。
將近180公頃的廠區,在過去70年的歲月,受到嚴重污染。中油預估,要花20年,100億經費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整治。但學者說,100億是低估,整治經費恐怕上看1000億。
而整治完成的土地,未來又該做何種利用?在地居民和長期關心的學者及環保團體主張,透過德國魯爾工業區的經驗,成立生態公園,留下部分廠區設施,讓高煉廠污染廠區,成為台灣第一個工業遺址公園,是最好的土地轉型,不過,中油並不這麼想。
12/21(一)晚間十點 我們的島【再見!煉油廠】
※ 本文轉載自公視 我們的島【再見!煉油廠】
12/21(一) 22:00首播
12/2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