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環境議題回顧:國土篇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5環境議題回顧:國土篇

2015年12月31日
整理:洪郁婷、彭瑞祥

2015年的國土新聞讓人似乎看到一絲希望,許多在立法院延宕多年的環境相關法案通過、除了年初的《海岸法》三讀,以及歷經多次審議《濕地保育法》2 月2日正式上路;更有甫於12月通過的《國土計畫法》,明定國土區分為「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國土保育地區以保育及保安為原則;海洋地區以資源永續利用為原則,建立使用秩序;農業發展地區應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城鄉發展地區應以集約發展、成長管理為原則。法案上路後,即成為守護環境的利器。

其次,2014年地方首長輪替後,蕭規並不曹隨,前任首長留下的爭議性開發案,或撤回、或暫停,或是順應民意找到保育與開發利用的平衡點。保育山林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衝突,今年也受到社會大眾關心。

其三,北纜、雪纜、內湖保護區開發都在今年做出停建或中止決定,排雲山莊接電也退一步改設置綠能系統,可見親山不必侵山的觀念逐漸普及,山林遊憩設施若無法兼顧生態,也難以兼顧民心。

就國土保育來看,2015似乎是台灣人環境魂覺醒的一年呢!

保育、共管的課題尚未解決

惟值得注意的是,長年來保育管制措施與原住民權益之間的矛盾張力,依舊存在。如高山明星級景點嘉明湖,同時也是布農族傳統領域;2014年底開始,林務局為降低人類活動干擾,實施多項管制與收費措施,數度引發抗議。

「共管」,是化解張力為助力的一條出路,然而,《國家公園法》共管機制修法事宜,在本屆立委最後一個會期內仍未有動靜,導致原住民以狩獵踐行傳統文化受限。11月初,太魯閣人發出「還我狩獵權」怒吼,12月一位布農族獵人因為持有槍械打獵遭處三年六個月徒刑,原住民生活文化、傳統祭儀與政府山林管理單位的衝突,再度引發社會議論。

轉轉想法 親山不侵山

北纜、雪纜、內湖保護區開發都在今年做出停建或中止決定,排雲山莊接電也退一步改設置綠能系統,親山不必侵山的觀念逐漸普及,山林遊憩設施若無法兼顧生態,也難以兼顧民心。

刻意滿足旅客需求而在山林闢建設施的舉措,今年以排雲山莊牽電事件,為代表性案例。

9月玉管處以方便山莊照明、供餐炊事、通訊網路、緊急救援及醫療等項目,認為需要擴電。此舉引發社會輿論,網路登山社群調查壓倒性反對擴電,強調登山是親近大自然,不是享受山屋服務。面對爭議,玉管處11月17日表示,將捨棄拉線供電,改建置綠色電力系統,讓排雲成為高山低耗能環保示範山莊。

保護濕地、集水區的行動也發生在其他國家,經過15年的訴訟,西班牙最高法院終於駁回了多南那國家公園開挖運河航道的計畫。集水區過度開發不只是台灣獨有的環境問題,紐西蘭坎特伯里區議會通過環境保護法案,決心加強控管當地汙染最嚴重的湖泊——埃爾斯米爾湖集水區內的農業活動。英國環保署計畫讓彼得兔的家鄉里斯谷地的四個抽水幫浦停機,此舉引發世居此地的農民、地主抗議;保育人士則支持停止抽水,形成天然濕地,兩方至今仍爭議不休。

野保與動保衝突 有待更多溝通

同樣是人為活動進入保護區的爭議:出於對流浪動物「回歸山林」的想像,有人把流浪動物帶至國家公園內野放,或在園內餵食流浪動物,卻忽略此舉增加流浪動物對野生動物的威脅。

今年壽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分別提出新規,禁止餵食動物並移出流浪動物,以維護國家公園內的環境生態。此舉引起部分動保人士不滿,揚言要將流浪動物原地放回,野保與動保的爭執,還需要更多時間溝通才能產出共識。

纜車施工爭議高  新首長喊卡

另外一件為了親近自然卻破壞自然的情況發生在台中,「雪谷線空中纜車」經過黑熊重要棲地,興建纜車需解編沿線保安林也讓人擔憂國土安全。新任市長林佳龍上任後重新調查此案,發現雪谷纜車路線經過地質易脆弱地區、順向坡、台灣黑熊棲息地、大甲溪風切問題,加上地主農委會林務局不支持開發,計畫遂告中止。

類似的纜車案在台北也有,北投纜車BOT案因為地質安全、硫氣鏽蝕、文化衝擊、噪音、隱私、新北投交通配套等問題,30多年來爭議不休。2015年7月法院作出環評撤銷的判決,台北市長柯文哲基於不願大規模開發陽明山,做出了停建決定。

北投薇閣、內湖慈濟  不做個案變更  

另外,針對都市計畫所劃定的保護區,台北市內也有兩項重大進展。

爭議許久的慈濟爭取內湖保護區解編、作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一案,從2004年提出以來即受到強力的抨擊聲浪,直至2015年3月17日,慈濟主動撤案,此事終告尾聲。另外,位於北投保護區的薇閣設校案,柯P上任後的第一次都市計畫會議也決議予以退回。

兩案呈現的共同趨勢是,都市保護區劃設的變更,若不循通盤檢討的程序來討論,試圖循個案變更程序,將更難以說服專業把關和社會輿論。

>>回2015環境議題回顧總覽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