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物種一秒變寵物? 學界鼓勵資訊「不公開」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新發現物種一秒變寵物? 學界鼓勵資訊「不公開」

2016年01月06日
本報2016年1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這個大滅絕時代,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時往往大肆宣揚,揭露演化相關的重要生物和地理資訊。盜獵者也從同儕審閱論文獲得新發現野生蜥蜴、蛙和蛇物種的地理位置資訊,為反制這樣的現象,學術界開始隱藏相關資訊。

寮國市場上出售的蜥蜴,四肢被綁住、嘴部被縫起來待價而沽。圖片來源:Mike Rowe(CC BY-NC 2.0)。Mike Rowe(CC BY-NC 2.0)

寮國市場上出售的蜥蜴,四肢被綁住、嘴部被縫起來待價而沽。圖片來源:Mike Rowe(CC BY-NC 2.0)。

新奇寵物受歡迎 商人不惜下手瀕危物種

今年稍早,學術期刊《動物分類群》(Zootaxa)刊登兩種在中國南方發現的新種大型守宮時,就罕見地沒有公布牠們的所在地。

「由於這類物種是受歡迎的新奇寵物,商業獵捕者利用科學論文中的資訊捕捉爬行動物至近滅絕的案例屢次發生,而且這些物種活動範圍有限,在此我們不揭露牠們的位置資訊。」文章中寫道。

文章也強調,相關資料由政府機關保管,學界人士若有需要可申請調閱。

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生物學家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蜥蜴監控小組聯合主席尤里亞(Mark Auliya)說:「公布地理位置資訊會威脅部分新發現物種的存續。商人會利用和濫用這些資訊。散佈珍稀、受保護、瀕危、特定小島或棲地原生種的資訊往往形成市場需求,尤其是具有魅力、外型特殊或色彩鮮豔的物種。」

找貧窮農民當線人 巴西箭毒蛙變歐洲人寵物

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ICZN)不強制科學家提供新發現物種的GPS資訊,但許多人仍會這麼做,作為實證研究證據。就算物種位置並未被精確標出,黑市商人仍可以透過地方的線人追蹤,這些線人往往是貧窮的農民。

去年夏天,《動物分類群》刊登馬達加斯加島新物種葉尾守宮的相關資訊,四個月後這種動物就開始出現在歐洲。極度瀕危麥氏長頸龜1994年在印尼被發現後,數量因盜獵活動而大幅減少。

2013年,前萊頓自然史博物館爬蟲與兩棲策展人、爬蟲學者胡格莫德(Marinus Hoogmoed)和太太發現新種淡藍色箭毒蛙(Dendrobates galactonotus),並在期刊中公布其在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的位置。三個月後,卻收到德國收藏家寄來的淡藍色箭毒蛙照片,是從德國珍稀動物交易圈中買到的,一隻價格350至700英鎊(新台幣1萬7000元至3萬4000)。

儘管巴西禁止所有野生動物出口,胡格莫德向巴西政府抗議卻沒有任何下文。

IUCN兩棲類專家小組聯合主席安古洛(Ariadne Angulo)表示,科學界越來越傾向保留位置資訊於內部論壇。「這是個學術倫理的兩難。」安古洛說。

變色樹蜥,分布於印度、安達曼群島、中南半島、阿富汗、斯里蘭卡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常見於林下、山坡草叢、墳地、河邊、路旁、住宅附近的草叢或樹幹上。圖片來源:Raj(CC BY 2.0)。變色樹蜥,分布於印度、安達曼群島、中南半島、阿富汗、斯里蘭卡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常見於林下、山坡草叢、墳地、河邊、路旁、住宅附近的草叢或樹幹上。圖片來源:Raj(CC BY 2.0)。Raj(CC BY 2.0)

變色樹蜥,分布於印度、安達曼群島、中南半島、阿富汗、斯里蘭卡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常見於林下、山坡草叢、墳地、河邊、路旁、住宅附近的草叢或樹幹上。圖片來源:Raj(CC BY 2.0)。

全球寵物市場 兩棲、爬蟲類受害最深 

IUCN已發布指導原則,禁止公布高經濟價值瀕危物種位置資訊,避免物種受到寵物市場的威脅,但是許多期刊還沒有。

蛇類、軟體動物、蝴蝶和鳥類都受這個問題影響,兩棲和爬蟲類尤其嚴重。全球1萬2000種爬蟲類中,只有8%受華盛頓公約管制,其他92%都可能在市場上流通。

IUCN評估過存續狀況的爬蟲物種不到總數的一半,但據估計,至少有1390種受「生物資源利用」的威脅,其中約350種是國際收藏家的目標,大部分是非華盛頓公約物種。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10個歐盟國家公布過去10年間進口的活體爬蟲類超過200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