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是台東海岸線礦區最密集的地方,既有礦區至少13處,近期又有業者打算設置近10.5公頃的露天礦場開採石灰石,在上週的說明會上直接遭到居民強烈反彈,民眾甚至集體退席,不願再跟業者多談。
打星號的位置為成功鎮礦場位置。圖片來源:國土礦業GIS圖台。
成功鎮公所表態反對採礦 發展原則是永續
成功鎮既有礦區至少13處,由遠在台北市的經濟部礦務局管理,數十年來對地方造成什麼影響?成功鎮公所財政課長林育騰18日上午在說明會上直言:「長年累積下來看,礦場對地方無效益,只有破壞。」
由業者張議文(本案是以個人名義非公司名義申請)提出的採礦案,預定設址在石雨傘部落與重安部落之間,也就是海老溪的上游山頭,每年估計產量達3萬6000公噸。
居民認為,礦業對社區環境只有破壞,並不符合當地發展需求,且礦場緊鄰「石雨傘自然保護區」,政府近年已投入千萬經費在維護本區景觀與觀光設施,礦場在上游山頭開挖,大型車輛進出狹小的部落產業道路,白天又在省道行駛,噪音、揚塵、汙水排放等對周邊水土保持、道路養護、社區安寧勢必產生影響。
林育騰指出:「在地資源被開採,稅收卻繳給中央,地方政府還得自掏腰包修復被礦場影響的公共設施。礦業產生的環境影響,違背地方政府想要發展的觀光產業及永續發展價值。」
部落憂破壞傳統領域 拒成「第二個小林村」
礦場預定地位在「成功鎮小湊段石傘小段」,地號678及840等6筆土地,也是重安部落及石雨傘部落的傳統領域山區,讓大批重安部落阿美族人湧進說明會現場關切。
前頭目陳金錢(Wusen)認為政府有差別待遇,他用族語說:「山上的礦石是祖先留下來的資產,當政府限制族人使用傳統領域內的資源時,為什麼就可以允許財團開挖部落的山?」居民利憲彥(Paca)質疑開發單位沒有考慮到在地居民的身家安全:「山坡地開挖後遇到地震怎麼辦?若影響到部落的水脈,誰要負責?」
出身重安部落的成功鎮鎮民代表楊秋珍(Aciyan)則痛陳,「去年(2015)同一個山區的礦業開發,在美山部落開說明會的時候,就已經反對這種開發方式了,我們不要回饋金,不要被開礦場,不要成為第二個小林村。」
立委劉櫂豪助理周世和也說,「開發單位的溝通方式缺乏誠意,提供的資訊太少了,只有幾頁的簡報、很小的圖面,像是民眾很擔心的水土保持問題,無法瞭解。成功鎮是需要『開發』,但不一定要『這種開發』。」
說明會場。攝影:黃苑蓉。
業者沒說的環境風險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黃苑蓉表示,本案已經涉及原基法第21條規定,開發前提必須取得居民同意。再者,根據政府公告的圖資發現,礦場所在的區位環境體質較脆弱,近年的氣候變遷因素,將使環境風險提高,例如,礦場介於「土石流潛勢溪」海老溪、都威溪之間;開發範圍內的678、678-5地號是「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本區在國土利用調查中被標記為原生林,而業者本次是要從「探礦權」進一步申請「採礦權」,換句話說,是一個全新的礦場,若破壞植被讓地表裸露,對環境衝擊更甚已開發區。
本次說明會為開發案實施前,對開發所在地居民的公開說明會,但已引起地方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彈,業者在會議中並未具體回應是否涉及公有土地,而本案目前尚未送進環保署成案,後續需要民眾密切注意開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