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願景和現實之間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願景和現實之間

2016年03月09日
作者:胡敏(能源基金會中國低碳發展主任)、李昂(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高級分析師)

深圳中心區,圖中可見深圳的城市與糧食生產區、河流和諧共存。圖片來源: SSDPenguin

城市化無可避免 如何才能更綠?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中國政府計劃將目前約54%的城市化率提升到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這意味著在未來15年,中國將有約3億新增城市人口,相當於目前美國全國人口總和。這些新的城市居民希望在城市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與此同時,他們也將消耗大量能源。

中國總理李克強說:「城鎮化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但對很多能源氣候研究者而言,城鎮化是中國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最大挑戰之一。

城市的綠色低碳化一直是中國應對氣候變遷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2010年,國家發改委分兩批確立42個低碳試點,其中36個是城市。新的發展階段,亟需深度總結這些試點在過去5年中的成績、經驗、創新、教訓,以提煉出可以指導所有城市低碳化的發展路徑。

低碳城市試點有廣泛的代表性。在選取過程中地域、經濟模式、發展階段,以及城市特點均有所考慮。入選城市中既有東部沿海國際大都市上海,也有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如金昌這樣的資源型城市;有經濟特區深圳,也有革命老區延安。這些城市的人均GDP、人均碳排放差異極大。經濟發達的深圳、蘇州、廣州,2010年人均GDP都在一萬美元以上。人均GDP最低的如廣元、贛州,僅約2000美元左右。由於城市的產業特點和核算口徑不同,人均碳排放最高的金昌、濟源和最低的溫州、桂林等有數倍的差距。

中國低碳城市試點的短期目標不是絕對低碳而是相對低碳,其衡量指標和發達國家城市有很大不同。這些城市仍然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還將在未來十年有大幅度增長。城市碳排放特徵也與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根據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國能源組估算,這些城市的工業排放仍將超過城區總排放的半數以上。交通和建築部門的碳排放相比而言仍處於較低水平,必將隨生活水平提高而上升。

低碳試點的示範意義正是要找到發展和「低碳化」的雙贏。因此,低碳試點目前考核的重點仍然是「碳生產力」或「碳強度」,(碳強度即carbon intensity,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總量僅僅是個參考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將近一半的低碳城市試點的人均碳排放已經超過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如何平衡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活水平等諸多戰略目標,並將人均碳排放保持在可控範圍,應成為下階段重要的低碳城市指標。

城市試點的具體工作主要從大量的研究和規劃入手。少數城市在列入試點範圍時,已經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能源基金會在2009年就開始協助蘇州做低碳經濟研究,河北保定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低碳試點。而更多的低碳城市,是從了解溫室氣體、全球暖化等詞彙,從區分「碳」和「炭」的不同開始著手試點工作。

目前試點城市已經完成的研究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城市低碳發展情景研究、低碳發展政策技術路線圖等。發布的規劃類文件有《低碳試點工作方案》《低碳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各種《實施方案》。某些地區還制定了《應對氣候變遷規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等。

透過情景研究和規劃制定,所有試點城市均提出2020年碳強度下降目標基本接近甚至超過國家目標的高限,即碳強度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40-45%。其中27個城市在規劃中更提出要在2030年前提前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如圖 )。低碳城市發展的亮點是9個城市在2014年9月首屆「中美氣候領袖峰會」上宣布組成「提前達峰先鋒城市聯盟」,鎮江等城市提出要比國家目標提前10年達到排放峰值。

根據2015年9月中美氣候領袖峰會國家發改委宣傳資料製圖。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低碳試點城市 減碳行動中

剖析每個城市的行動方案和規劃,可以發現其工作內容大同小異,重點大都在工業節能,並努力控制新建建築、交通、農林等各行各業排放增長。新能源發展目標反映了不同地區的資源特點。行業政策的實施力度有明顯差異,這和低碳試點是否同時屬於國家其他部門政策試點有很大關係,比如生態城市試點、新能源示範城市、低碳交通試點、節能減排綜合試點等等(如圖),這些部門試點會極大程度上推動具體行業政策的落實。

試點城市開拓創新的亮點常常在項目層面,例如杭州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北京產業結構調整,鎮江的碳平台,深圳的綠色建築發展等都可圈可點。

杭州公共自行車數量超過8.5萬輛,日均租用28萬人次,入選 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的(BBC)全球八個最佳公共自行車系統之一。相比其他國際大都市,杭州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在保證90%以上免費率的同時,達成良好的經濟效率。自2008年投入運營以來,如按照每次出行距離為3.0公里計算,累積行駛里程約13.5萬公里。根據相關標準計算,與公交車出行相比,相當於節約5.08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46萬噸,而與小轎車進行比較則相當於減少標準煤使用20.3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54.06萬噸。

此外,鎮江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市級碳排放核算與管理平台,提供了科學決策的基礎。北京在治理大氣霧霾的壓力下,下決心進行工業結構調整,2011到2015年4年間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已經超過35%,遠遠超過國家目標,並提前超額完成。與此同時,北京的經濟增長仍然實現了年均7.7%的增長率,地方財政收入近幾年增幅都在10%以上,真正實現了發展和減排的共贏。

深圳以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為突破口,大力推廣綠色建築,目前深圳已成為目前國內綠色建築建設規模、建設密度最大和獲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項目最多的城市之一。深圳建科大樓辦公區單位面積用電量為深圳市普通辦公建築的40%-70%,其中照明用電節約75%,空調用電節約4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22噸,比普通建築減少58%的排放量。而且其造價僅為一般辦公建築的60%-70%。

綠色創新發展中心(iGDP)製圖。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這些城市減排的雄心是否得到足夠的行動力支持? 大多數宣布峰值目標的城市沒有公佈詳細的分析和碳減排路線圖研究,因此很難判斷行業行動是否能夠實現其減排或峰值目標的願景。或許對於這些城市而言,提出願景本身就意味著減排行動前行了一大步。

衡量低碳城市實際減排效果似乎還為時尚早。一方面試點都制定了高於國家要求的減排目標(國家要求碳強度十二五期間下降17%),且到目前為止都有望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某些低碳試點城市歷史債務嚴重, 如河北省保定市在中國「污染最嚴重城市」榜單名列首位 。考慮到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同根同源,這些現實讓低碳試點毀譽參半,也給新階段城市低碳發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在目前階段低碳試點最大的貢獻在於體制建立和機制創新。低碳城市試點深化了地方對於低碳發展概念的理解,各地應對氣候變遷的管理體制從無到有,地方研究機構編制碳排放清單、編寫低碳發展規劃的決策諮詢能力大大提高。碳市場碳金融也逐步融入主流經濟工作,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要走向全國大市場。

2015年歲末,有兩件事開啟了城市發展新階段。12月12日, 近200個國家在巴黎氣候變遷峰會上達成「巴黎協定」 ,城市將成為全球落實應對氣候變遷承諾的重點。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37年後準備再次召開。中國的最高決策機構重申城鎮化要走「集約、綠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彌合願景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行動和落實,看不見摸不著的碳減排目標終究需要體現在城市品質和人民生活的提升上。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關注和優化人的需求和期望,致力於建設環境宜居、經濟繁榮、管理精細化、開放公平的城市,也必將能夠實現綠色低碳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