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環保金人獎】母奶含鉛 單親媽媽力抗工廠毒害 | 環境資訊中心
環保金人獎得主

【2015環保金人獎】母奶含鉛 單親媽媽力抗工廠毒害

2016年03月20日
作者:環保金人獎基金會(Goldman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翻譯:彭瑞祥

歐米多(Phyllis Omido)來自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某天,她發現自己的母奶居然含有重金屬鉛,會毒害自己的小孩,而且,她還不是唯一遭殃的!此後,她帶動社區自救運動,讓一家排放有毒物質的冶煉廠停工。

歐米多與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嬰兒時期曾遭鉛毒之苦。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歐米多與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嬰兒時期曾遭鉛毒之苦。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肯亞新興起的太陽能產業趨勢,帶動了鉛的需求,這些鉛必須靠熔煉車用回收電池來獲得;於是,在蒙巴薩市內,許多像是Owino Uhuru般的窳陋小鎮,其中住著許多迫切需要工作的邊緣窮人,便成了鉛回收產業的熱點。只是,一家開在Owino Uhuru的冶煉廠,不僅常常在夜間偷排含鉛毒氣,還把未處理廢水排入溪流──那卻是居民用來沐浴、炊事和洗滌的水源。

工廠工人是最直接接觸到化學品的人,廠方卻僅僅每月發給他們一雙薄薄的棉手套,常常用個幾天就破了,等到手套報廢了,工人便徒手作業。管理階層就不同了,進入工廠時,他們都有成套的防護設備。

歐米多與社區成員及前工廠工人會面洽談。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歐米多與社區成員及前工廠工人會面洽談。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歐米多育有一名男嬰,是個年輕的單親媽媽,當時,她受雇幫業者處理社區溝通,首要工作之一,便是和一組專家合作,彙整環境影響報告,接著她發現,雇用她的工廠和社區太過接近,讓居民處在高度的暴露風險,此外,工廠還可能會違規超標放;因此,她在報告中建議公司把工廠關掉遷走,但高層卻退回他的報告,並調走他的職位。

工作約三個月後,歐米多的孩子罹患重病住院,做過瘧疾、傷寒和一些潛在疾病檢測,卻都是陰性反應;之後,一名管理階層提醒她是否有鉛中毒的可能性,便請醫師作血液檢查,結果呈現急性高血鉛反應,判斷鉛可能得自於母乳。

孩子的治療費用高達2000多美元,遠超過歐米多能負擔的程度;資方打算支付醫藥費,要她禁聲作為交換條件,但歐米多對社區有所虧欠,於是她辭掉工作,做清潔婦勉強餬口,也賺點錢好支應後續的花費──為工廠工人和受害家庭打官司。

歐米多成立了正義、治理與環境行動中心,並說服政府衛生委員會提供全社區居民的鉛毒檢測服務。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歐米多成立了正義、治理與環境行動中心,並說服政府衛生委員會提供全社區居民的鉛毒檢測服務。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受到社區牧師的鼓舞,歐米多走出家門,拜訪住戶,向他們打聽所見所聞,像是:養在後院的雞,喝到工廠滲出來的水就死掉、孩子發高燒又喊肚子痛、婦女小產或死胎等等,歐米多請他們想想鉛中毒的可能性,通常還得陪著不識字的家長到醫院去,幫忙把情況解釋給醫生聽。

她成立了「正義、治理與環境行動中心」(簡稱CJGEA),說服官方的衛生中心為社區檢測血鉛,結果有三名受測的孩童都沾上鉛毒,而,其中一名男孩的血鉛值更高得離譜,讓醫生又重測了一次,結果還是一樣,達到37mg/L,是一般美國孩童平均值的20倍。土壤檢測則顯示,在工廠開始運轉的2008年到2009年間,土壤鉛含量增加到將近10倍。

有了堅實的數據,歐米多回頭去找工廠管理階層,同時也找上國家環境管理署(NEMA),要求工廠關閉,但訴求卻石沉大海;接著,她發起一人一信運動和非暴力街頭抗議活動,在不斷升高的社區和運動壓力下,這家工廠終於在2014年1月停工。

歐米多個人也為此運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2012年4月的一場勞工與居民聯合抗爭行動中,她被警方逮捕,被控非法集會和煽動暴力的罪名。吃牢飯的經驗,再加上她某夜回家途中,被兩名手持武器的歹徒粗暴襲擊的經驗,讓她陷入恐懼,對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深感不安。

冶煉廠關廠後,肯亞參議院衛生委員會多位委員到此地參訪,對所見大感震驚。他們承諾會提供全社區居民的檢測服務,並協助汙染清除。歐米多目前還在努力,不只要求這些委員實踐諾言,並依據憲法所賦予的權利提起訴訟,要求讓公民享有乾淨而安全的環境。

歐米多與一位孫子遭受鉛毒的女性會面。歐米多正基於憲法賦權,向肯亞政府提起訴訟,要求肯亞參議院衛生委員履行諾言,清理當地受汙染的環境,並照顧當地居民。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歐米多與一位孫子遭受鉛毒的女性會面。歐米多正基於憲法賦權,向肯亞政府提起訴訟,要求肯亞參議院衛生委員履行諾言,清理當地受汙染的環境,並照顧當地居民。圖片來源: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