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城聽證會徒具形式? 台大生新設計盼落實官民對話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航空城聽證會徒具形式? 台大生新設計盼落實官民對話

2016年03月27日
本報2016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迫遷案「桃園航空城」將於4月29日展開六場聽證會,如何在聽證程序中,真正讓居民權益獲得保障,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26日台大法學院學生進行了一場模擬聽證,對聽證程序提出新設計,讓政府機關能與公民對話,而非讓支持、反對民眾各說各話。

0326台大法航空城模擬聽證

台大法學生模擬航空城聽證,提出民眾能與政府對話的設計。攝影:賴品瑀。

不同於官方版由正反居民各派15名代表發言,「環境公益訴訟實務」課程的台大法學生們的模擬聽證,改採居民、需地機關民航局、桃園市政府對話的設計,而非政府機關「隔山觀虎鬥」,消極旁觀著正反兩方居民各說各話、互相對立。

雙方在聽證會前事先交換文書,在會中提出數據資料來回應與對話,模擬政府代表的一方,除了提出資料為政策辯護,也願意面對之前的錯誤。例如接受應先環評再徵收等民意。課程指導老師張文貞感嘆:「若我們的政府官員有這些學生的一半能力跟認真該有多好。」

特農區聽證4月底連辦六場  爭點包括航空城計畫必要性

航空城計畫包含桃機擴建第三跑道、自由貿易港區外,尚有桃園市政府提出有產專、車專、住宅、商業區等一二兩期都市計劃。範圍橫跨桃園東北,大園鄉11村、蘆竹鄉9村都包含在內,由於總計要區段徵收3,130公頃土地,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畫,將因此搬遷的人口約有1.4萬人,也引發爭議與居民抗爭。

雖然反迫遷自救會不斷提出全區聽證的訴求,但4月底將展開的聽證會,是依照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3項,徵收屬「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時,需以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的規定。

4月29日起連續三天,將在竹圍國中(機場園區)、大園區老人活動中心(附近地區第一期)舉辦六場次,設定由民航局舉辦。然目前此聽證會是計畫至今唯一讓民眾可以參與的一環,要討論的爭點範圍遠超過是否徵收特農區用地。

據開會公告,依之前預備聽證會結論,此次正式聽證會決定的討論爭點,將包括機場擴建是否衍生周邊相關產業用地需求,量體推估與區位選擇;航空城產業區內的住、商等分區量體、區位規劃的合理與必要性;土地徵收所衍生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永續發展的具體因應對策等。

但這些議題,若僅由對是否徵收農特區持正反意見兩方民眾表達意見,如何有效辯論?且據民航局機場工程處處長范孝倫表示,民眾在聽證會發表的意見,將作為土地徵收審查參考,也讓此聽證會更顯得無實質決定權。因此,包括立委尤美女等許多參與的法律人不斷提問「這到底是什麼聽證會?」,質疑到底是整個航空城計畫的行政聽證,或是僅談特農區土地徵收?聽證會能做出實質行政處份,或僅徒具形式?

0326台大法航空城模擬聽證

學生所設計的聽證會,比官方版本有更多交互討論。攝影:賴品瑀。

收集正反意見?  法律學者: 政府不會辦聽證會

在學生的模擬聽證會後,多位法律學者也進行座談,討論德、日、美等國聽證制度或行政法、都市計畫法、土地法 的相關法規。

學者多不認同目前台灣的聽證會僅淪為「意見收集」,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高仁川指出,國際經驗上,聽證會功能更勝過事後訴願;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亦提出舉辦聽證會的機關可據此做出行政處分。

台大法律副教授林明昕指出,《行政程序法》規定聽證會一定要有正反方的設計是錯誤的,只是帶來「虛熱鬧」並加深居民對立。因為所謂正方支持機關的計畫,應由機關出面為政策辯護,而非稀釋反對者的聲音。而德國的聽證程序中,更多了專家意見、證人意見的設計,當事人可以取得諮詢與溝通。

但目前行政機關多將聽證會視為畏途,總想以公聽會取代,淪為參與民眾各說各話的場面。高仁川表示,政府機關內的文官大多沒學過、不知道怎麼辦聽證會,模擬聽證是法學教育中消失的一塊拼圖。

走到徵收才有公民參與空間  戴秀雄:被劃入只能待宰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助理教授辛年豐指出,航空城聽證會的討論內容與效力的困境,正顯示了我國土地徵收程序的問題。不同於日本與德國在計畫之初就設計了公民參與機制,台灣往往到徵收階段,才讓民眾參與討論。

「被計畫劃入,就只有待宰」。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戴秀雄更直指在都市計劃中,「前項都黑箱,直到要收尾時的公展才是唯一能公民參與的環節。」民眾對公展提出意見後,修改後的計畫卻不需再次公展。戴秀雄批評,目前空間規劃技術遭壟斷,人民只能有限度的抵抗。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