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健不健康 鳥羽知道 澳洲發起公民科學家行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濕地健不健康 鳥羽知道 澳洲發起公民科學家行動

2016年06月13日
本報2016年6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鍾友珊編譯;陳瀰真審校

澳洲科學家正藉由鳥羽的成份分析,判斷澳洲鳥類的遷徙路徑及健康狀況,並呼籲大眾一起蒐集鳥羽。

濕地裡的水鳥羽毛。圖片來源:sfbaywalk(CC BY 2.0)

濕地裡的水鳥羽毛。圖片來源:sfbaywalk(CC BY 2.0)

計畫主持人布蘭迪絲博士 (Kate Brandis)表示,目前正嘗試新方法,以同時管理濕地及鳥類健康。

每塊濕地所提供的食物種類不盡相同,這些不同會反映在鳥羽的成份上,並隨著鳥類的成長越加明顯。分析鳥羽可以解讀出這種鳥吃了什麼、從哪裡來,進一步幫助科學家瞭解哪些濕地攸關鳥類的生存。

布蘭迪絲專門研究水鳥的繁殖,她說水鳥會在內陸水域聚集,完成終身大事;接著就分散成小群落活動,有時長達數年,「我們研究的不是隨季節遷徙的候鳥,而是會依據哪個棲地天氣和環境適合生存,就往哪裡移動的鳥類。」

每根羽毛都會接受核技術檢驗,包括經過 ITRAX X光機的掃描;這台機器可記錄多達21種鳥類所攝取的食物成份。此外,研究人員也針對羽毛的氧和碳同位素進行檢測,目的是要找出澳洲各地所蒐集來的羽毛在氧和碳同位素上呈現出的差異,並建立出這些差異與所屬濕地間的對應關係。

在澳洲巴拉瑞特冬濕地的高蹺鴴。圖片來源:Ed Dunens(CC BY 2.0)

在澳洲巴拉瑞特冬濕地的高蹺鴴。圖片來源:Ed Dunens(CC BY 2.0)

整個計畫的核心在於探究濕地重要的生態系功能如何飽受氣候變遷、洪災和旱災威脅。布蘭迪絲指出:「河川整治破壞了許多濕地。隨著河水流量的改變,濕地受到的水源挹注也變少了。」

棲地的改變威脅了水鳥族群的生存,生態系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system Science)於去年12月發表的年度報告指出, 2015年間澳洲東部鳥類的繁殖數量創歷年新低。她解釋:「成千上萬的鳥類會集結到濕地來繁衍下一代,而濕地要發揮這項功能,需要足以溢滿它的豐沛水量;水量如果不夠,鳥類就不會進行繁殖。」

布蘭迪絲的團隊正在徵求全國各地濕地鳥羽的樣本。民眾可從住家附近撿到羽毛樣本,既容易取得、也不須特別處理,只要輕易投入郵筒,就能為濕地的健康分析盡一份心力!

※ 本文與台灣濕地網共同刊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