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堂文資審議爆肢體衝突 僅部分登錄歷史建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普安堂文資審議爆肢體衝突 僅部分登錄歷史建築

2016年07月21日
本報2016年7月21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昨(20日)新北市文化局重啟普安堂文資審議,文資團體於會前舉辦「假審議,真惡搞」記者會,大批警察陣列,會中並幾度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場面混亂,會後且於會議室門外再舉行記者會,提出諸多新事證均被駁回,恐遭二度強拆,聲援者激動落淚,痛訴新北市最後一間台灣齋堂即將從地表上消失。

普安堂、慈祐宮雙方退席後,文資審議在不允許媒體、任何人旁聽的不公開狀況下進行討論,其後文化局發出新聞稿,委員決議普安堂部分建築登錄為歷史建築,而慈祐宮則將再提訴願及行政訴訟,捍衛土地所有權人之權益。

李長俊老師批評,一個文化事件,卻變成地政事件。攝影:林倩如。

李長俊老師批評,一個文化事件,卻變成地政事件。攝影:林倩如

民團:新北市違法恣意妄為 意圖消滅重要的文化資產

記者會烈日下,聲援者抱著流落在外的媽祖像,林晉暘表示,5月10日文化部函文新北市政府須釐清疑點才能召開審議,新北市政府卻依然逕行召開文資會議,質疑不審議新事證、文資價值的會議,完全不把《文資法》放在眼裡,根本企圖掩蓋2013年12月底「應公告而未公告」導致普安堂大半建築被強拆的事實。

普安堂位於土城媽祖田聚落,是現今大台北地區唯一僅存的齋教文化代表地。2012年3月審議通過普安堂登錄為歷史建築,附有但書,須經土地所有權人同意再行公告,兩造紛爭至翌年強拆後仍未休止,文化局於2013年12月31日的文資審議,決議刪除該項附帶條件。

2014年1月2日,首次登錄部分建築包括觀音殿(舊堂)、外山門、悟源古道、山壁佛字石刻為歷史建築,則慈祐宮對新北市政府提起撤銷歷史建築之訴訟,去年10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慈祐宮勝訴,普安堂改列「暫定古蹟」,一方面普安堂提起上訴,2月18日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駁回、維持原判決,另一方面重跑文資程序,4月1日專案小組會勘,4月6日召開專案小組會議,審議範圍包括歷次普安堂提報內容。

林晉暘表示,歷史建築遭撤銷之後,新北市政府多次在公文裡表示普安堂案回到「原申請狀態」,然會勘前一天竟臨時變卦,只針對「歷史建築範圍」審議,框定範圍亦非普安堂提報範圍,豈不未審先判?全區被切割,破壞生活機能及歷史脈絡,無形文化資產隨之消失。又5月初,早在文資會議前,沒有通知文化資產提報人,新北市政府甚至偷跑進普安堂,私下丈量「歷史建築範圍」,而普安堂4月15日送入最新事證,除了沒有依《文資法》第14條進行審議,甚至被放在4月1日會勘記錄中視同附件,且不提供月前會勘資料,以上程序違法的行徑簡直荒謬。

「假審議,真惡搞」記者會,林晉暘表示,不審議新事證,文資審議違法亂紀。攝影:林倩如。

「假審議,真惡搞」記者會,林晉暘表示,不審議新事證,文資審議違法亂紀。攝影:林倩如

私有產權爭議多 文資保存步步驚心

到場聲援的日日春協會秘書郭姵妤表示,這幾年可以看到許多因為政府「私有產權最大」的思維,在文資保存上鑄下大錯,其中普安堂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同樣地,連已有古蹟身分的文化資產,也難逃私有產權的箝制,像文萌樓雖在2006年被指定為古蹟,卻在2011年被投機客買下,代表古蹟重要的文化主體日日春妓權運動與公娼歷史也被投機客提告迫遷,爭議持續迄今五年,目前尚在最高法院審理中,亦未見台北市政府有任何根本解決問題的企圖與努力。

今天,文資團體已不冀望新北市政府,周一(18日)先至行政院召開「轉型正義與土地倫理 百年普安堂冤案」記者會,呼籲文化部盡快依《文資法》第101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危害文化資產保存時,得逕予代行處理,由中央進行普安堂國定古蹟審議。

會中,一開始即因與席代表人數爆發衝突,主席新北市文化局局長林寬裕要求警察維持秩序,李榮台、林晉暘等人被強行架離,普安堂這方由文史工作者紀榮達進行簡報,彼時李榮台進場列席;另方,慈祐宮主任委員陳圓光仍主張依《憲法》第15條財產權,重申堅決反對普安堂在別人土地上申請任何古蹟或歷史建築的立場。文資團體會後並在場外直接召開記者會,控訴執法過當。

委員會除決議普安堂登錄歷史建築,包含外山門、現存石砌步道、山壁摩崖石刻、觀音堂舊堂紅磚合院建築(範圍與2014年登錄時無異,僅變更其定著土地面積),普安堂所提出古墓區、集水區等新事證範圍,因「無法跟齋教連結」,未予以文資身分。另建議,倘普安堂持有之可能具文物價值者(如善書、雕像),建議所有人另案提報。

入場前的推擠,文資團體爭辯與席代表人數。攝影:林倩如。

入場前的推擠,文資團體爭辯與席代表人數。攝影:林倩如

文資人士在場內發放聲明,呼籲委員勿被蒙蔽。攝影:林倩如。

文資人士在場內發放聲明,呼籲委員勿被蒙蔽。攝影:林倩如

警方進場維持秩序,架離抗議人士。攝影:林倩如。

警方進場維持秩序,架離抗議人士。攝影:林倩如

在場外持續肢體衝突。攝影:林倩如。

在場外持續肢體衝突。攝影:林倩如

旁聽席繼續抗議。攝影:林倩如。

旁聽席繼續抗議。攝影:林倩如

會後記者會,控訴執法過當。攝影:林倩如。

會後記者會,控訴執法過當。攝影:林倩如。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