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紅堿淖恐乾涸 湖裡魚類幾乎消失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陝西紅堿淖恐乾涸 湖裡魚類幾乎消失

2016年08月03日
摘錄自2016年8月1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位於陝西省神木縣的紅堿淖,歷史上最大水域面積為1969年的67平方公里,是陝西省最大的湖泊和全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縣政府指出,2006年至今,紅堿淖水位以每年30公分至60公分的速度持續下降,湖水面積目前已縮至3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降至不足4公尺,按照近五年的縮水速度推算,紅堿淖可能會在十年內乾涸,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享有「塞上明珠」美譽的紅堿淖濕地。圖片來源:Caitriana Nicholson(CC BY-SA 2.0)

享有「塞上明珠」美譽的紅堿淖濕地。圖片來源:Caitriana Nicholson(CC BY-SA 2.0)

據陝西水利廳檢測資料,目前紅堿淖湖水PH值已高達9.8,原本在湖裡生存的17種野生淡水魚,已相繼絕跡。而且由於紅堿淖中遺鷗賴以生存的湖心島半島化現象持續發展,遺鷗的種群數量已由2011年的7,700巢下降到2015年的2,000巢左右。

紅堿淖生態危機加劇的主要原因及隱患有兩方面。

首先是補水問題。紅堿淖湖水補給主要依靠周邊的地表水,其中流經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營盤河及蟒蓋兔河是紅堿淖最主要的補水河流,但兩河分別被築壩攔截,致使紅堿淖地表補水每年減少60%以上;加之陝西境內注入紅堿淖的4條河流有3條在10年前就已乾枯,形成目前湖面蒸發量遠大於補水量的局面,導致紅堿淖水面持續下降。

其次是礦產資源開發。2010年8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新街礦區總體規劃獲得批覆,紅堿淖約1/4的水面被劃入井田範圍之內。如果煤礦正式獲批開採,將直接導致紅堿淖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變化,引發周邊地區生態和氣候惡化,處於同一水系的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其他湖泊也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