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1日
摘錄自2016年9月20日台灣醒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包括綠色和平與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在內等將近一百個團體,已正式加入「停用塑膠行動」行列,希望透過該活動改變人們對塑膠的認知與使用行為,同時能找出降低塑膠對海洋污染的解決之道。一項調查更發現,將近25%在美國與印尼市場販售的魚類體內都可發現塑膠的蹤跡。
據《Sustainable Brands》報導,這次參與的其他機構還包括「東西的故事計畫」、GAIA、「5大環流研究中心」與清潔水質行動等組織。GAIA代表薇兒森表示,「這次是首度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團體共同聚集、尋找解決塑膠污染的一致方案,而且其重點不應再放在控制問題上,而是在最開始就要避免使用。」
先前有研究曾指出,若目前未採取任何行動,等到2050年海中塑膠數量將比魚還要多,不僅威脅海洋生物多樣化發展也會威脅人類健康,而且其中又以一次性拋棄式塑膠是最大元兇。
《Sky News》報導,美國國務卿凱瑞日前在一場保護海洋的會議上指出,人類過去無情打擊海洋的行為包括過度捕撈、污染海洋以及人類使用能源引起的氣候相關衝擊,因此,造成海水溫度上升、融冰與海洋酸化等結果。
自從許多國家已開始禁止部分塑膠微粒後,凱瑞目前也在美國學校發動一項計畫,希望禁止使用諸如塑膠罐等一次性塑膠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