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地圖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漂流地圖

2006年08月04日
文字:于立平(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美麗的海灘是許多人遊憩的場所 在台灣的海邊看到垃圾一點也不稀奇,但是卻很少人去追蹤過這些垃圾從哪裡來的,有時在想,我在海邊看到了一個垃圾,它是經過多少個地方、多少的國家漂流而來呢?於是開始了追尋垃圾的拍攝故事。

一個玻璃瓶,遠從海的那一端漂流而來。一日,在海邊走著走著,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埋藏沙中的玻璃瓶。打開一看,裡面裝了一封情書。這是電影《瓶中信》的浪漫劇情。來到現實社會,可就沒有這麼浪漫了。如果赤著腳、沿著台灣海灘走一圈,會被玻璃刮傷、會被針頭刺到,眼前見到的也會是各式各樣的垃圾。究竟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呢?

夏天的花蓮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這片湛藍的海洋。冰涼的海水彷彿頻頻在向遊客招手,許多人擋不住海洋的魅力,來到東台灣享受大海的洗禮;不過也有一群人,他們定期來到海邊,不是為了遊玩,而是要撿垃圾。

看似浪漫實則可惡的瓶中信 二仁溪海灘常見的廢玻璃瓶 花蓮奇萊鼻海岸

為了知道海灘上這些千奇百怪的垃圾從何而來,美國的環境組織發起一項海洋廢棄物的國際監測計畫,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共同參與,台灣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從2000年開始在台灣各地進行海灘廢棄物的長期監測。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北海岸到離島,都開始了找垃圾、撿垃圾、記錄垃圾的行動。

這裡是基隆市長潭里的海岸,從去年(2005)8月開始,長潭社區發展協會與當地的保育團體定期舉辦淨灘活動,順便記錄海灘廢棄物的種類,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他們就在這片海蝕平台上撿到了大約2萬5千件的垃圾,其中有40%以上都是遊客與釣客來海邊遊玩之後,隨手丟棄的物品。

居民細心的守護這片海岸,遊客卻粗心的留下垃圾;一邊在淨灘、一邊在丟垃圾,你丟我撿的循環,不斷上演著。每次都來淨灘的社區媽媽鍾麗美,雖然對於這樣的情形有些無奈,不過她還是相信自己的行動,或許能夠帶給遊客感動。

社區媽媽鍾麗美 裸露的基隆潭社區環保公園 颱風過後的漂流木

對社區居民來說,這樣的觀光榮景得來不易,因為過去沿著海岸,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堆滿垃圾的掩埋場,惡臭、髒亂的情景,讓本地人害怕、外地人遠離;後來政府將一部分垃圾移除,另一部分的垃圾就地覆土、進行植栽,整建為「環保公園」;不過當我們來到現場時,發現在強風與海浪的侵襲之下,許多垃圾都已裸露在外。

可想而知,這座海濱垃圾場在還沒覆土之前,狀況一定更為嚴重。以前討海人就戲稱,要進入基隆港之前,必須先繞過垃圾。曾經在颱風過後,海上的漂流木與垃圾大量湧進港口,讓基隆港被迫關閉,損失慘重。

相較之下,這座垃圾場的狀況還不是最差的,當我們來到花蓮的奇萊鼻海岸,發現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在面對太平洋的大浪之下,基部全部裸露,每當強風一吹、豪雨一來,垃圾場裡的垃圾就愈來愈少,海洋裡的垃圾也愈來愈多,難怪海灘上,什麼怪東西都撿得到,食衣住行育樂的樣樣不缺,連機車都準備投奔進大海的懷抱。

遊客隨手留下的垃圾 二仁溪 海灘出現的廢機車

為了追查垃圾的來源,我們也搭乘船隻、沿著河岸尋找漂流的訊息。早期中央政府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垃圾政策,因此地方政府常常選擇海岸、河川等邊陲地帶設置垃圾場,目前台灣有55處的鄉鎮垃圾場設置在河川行水區域,還不包括不肖業者會在人煙稀少的海濱、河川或山區惡性傾倒廢棄物。

這裡是台北縣貢寮鄉北勢溪的上游,離海岸大約4公里,這片土地是由國有財產局管理,當民眾檢舉國有土地被當成為非法廢棄物垃圾場之後,地方政府只豎立起嚴禁傾倒廢棄警語的告示牌,和滿目瘡痍的山林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山上、河川到海邊,這些垃圾一遇到颱風豪雨的沖刷,都紛紛漂流入海,順著潮流往四處流竄,原本垃圾場應該是處理垃圾問題的終點站,沒想到竟成為海洋廢棄物的供應站。

掩埋場設置於河川行水區域 國有土地被當成垃圾場 垃圾遇到海浪就被沖入海

到底從陸地上沖下來的垃圾有多少呢?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台南市社區大學,特別選擇台南二仁溪出海口北側的海岸,作為海灘廢棄物監測的另一個調查基地;志工們表示無論何時來到這裡,垃圾永遠都是這麼多,在這裡撿到怪東西不稀奇,沒發現東西才奇怪,電路板、動物屍體、醫療藥瓶等,每次都撿得到。

「大海能納百川」,但這樣的承擔似乎太過沉重了一些。在二仁溪出海口,除了有河流沖下來的污染物,還有許多從海上漂流過來的廢棄物,浮球、漁具、漁網,這些漁業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在台灣各個海岸也經常可以見到,尤其在航運頻繁的海域,常常會發現隨著海流漂來的國際垃圾。這些國際垃圾,有可能是經過的船舶隨手將船上的垃圾海拋,經由海流被帶上台灣的海岸來,也有可能從某一個國家出發,隨著洋流到世界各國旅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參與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會議時,證實台灣的寶特瓶已經遠渡重洋到達韓國。

除了擱淺到海灘上,許多垃圾最後是沉入了海洋底部。當懷抱著悠游蔚藍海洋的想像潛入大海、期待能一睹水晶宮的風采時,卻也不得不正視迎面而來的垃圾。每年各地都有舉辦淨海的活動,潛水人員必須辛苦的撿拾海底垃圾,再一袋袋的往陸地上送;但是海底的垃圾怎麼清也清不完,尤其在珊瑚礁區,破壞性最大的廢棄物就是破布、魚網以及釣線,它們纏繞覆蓋住珊瑚礁,不但會累積泥沙使珊瑚死亡,更讓無辜的海洋生物中網喪命。

廢棄的電路板 意想不到的廢棄物 醫療廢棄物

廢棄物不只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像針筒、針頭等醫療廢棄物,也可能對於人們的遊憩活動造成危害。這些垃圾究竟從哪裡來的呢?或許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才能找到答案;但是最重要的應該是,怎麼樣讓這一場垃圾漂流記,沒有開始。

當你在海邊撿到一件垃圾,你有沒有想過它從何來、又會到哪裡去呢?如果將這些垃圾的旅行繪製成一幅漂流地圖,可會是相當精采的呢!有一位美國人,模仿《瓶中信》的劇情,將一張寫上自己姓名與地址的紙箋放入瓶中、隨浪漂流,有一天撿到瓶子的人把瓶子寄回給他,當他欣喜的打開信件時,上面是這樣寫著:「最近我在英國普利港海邊散步時,發現你的瓶子;雖然你可能認為這是對洋流速度與路徑十分具有意義的實驗,我卻想給它另外一個名字:垃圾。」掃興嗎?電影與現實總是有不一樣的結局,或許有一天當你來到海邊,可以赤著腳走在乾淨的沙灘、可以赤著腳踩踏清澈的海水,才能感受到真正浪漫的海洋。

潛水人員清運垃圾 國際垃圾 對岸的垃圾

採訪側記

對於海灘上出現的垃圾種類,我真的只能用「奇妙」來形容,從吃的、用的、穿的….,可以說食衣住行育樂樣樣不缺,難怪有人戲稱海邊什麼都有,什麼都撿的到,讓我最驚訝的是連機車、電路板、冰箱、浴缸都可以出現在海灘上,更別說海底的廢棄寶物更多,說台灣是一個「寶」島,可是一點都不為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