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作假期復建菸樓 建立閒置空間再利用典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工作假期復建菸樓 建立閒置空間再利用典範

老少國際志工參與 深具文化傳承意義

2006年08月08日
本報訊(張文樺、李育琴報導)

敷泥牆志工在菸樓前2006生態工作假期今(7)日邁入第三天,花蓮吉安鄉南華村依舊熱鬧非凡,30位國內外志工和手藝精湛的老師傅齊聚老菸樓,進行工作室裝潢、木梯製作與傳統泥牆立面施作等復建工作,從志工與老師傅互動中,充分體現了文化傳承的精隨,讓來自德國、台灣拜耳公司總經理李克(Harald Liedkte)忍不住表示,擁有如此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地方耆老,南華社區的居民實在很幸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認為,志工透過實際參與參訪,可互為搭配,從中體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另一層重要意涵──文化傳承,從實際動手作的過程中,而不是從書上、影片,才能深切體驗老人家的智慧。志工做工之餘參訪松園別館,在花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正宗解說下,以他山為師,認識另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典範。曾去過松園別館的台灣拜耳公司財務長陸思齊(Thomas Lutovsky)也很肯定這種修復建物、重建歷史的作法。他認為這對教育下一代來說是很重要的過程,我們需要向歷史學習,因此這樣的建築空間修復與規劃,很有意義,也是必須去做的。

台灣拜耳公司財務長陸思齊(Thomas Lutovsky)南華村這幾年來,外地返鄉青年及傳統技藝師傅積極投入社區工作,將閒置下來的老菸樓以及傳統木瓦屋再利用,而透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拜耳公司合辦的生態工作假期,讓國內外際志工得以連結南華村歷史脈落。主辦單位先安排志工參訪社區了解當地傳統文化與生態建築概念,並讓志工們從工具認識與使用等基本功到小試身手,今日則繼續依照三個重點工作區來進行菸樓整復工作。 寧靜的社區一時熱鬧非凡,彷若回到從前人家在建造家屋或菸樓的時候吆喝親朋好友一起來協助的景象。

志工施作期間,老師傅邱琳福不時巡視施工進度、看看志工們的表現,邱老師傅表示,讓志工們分組進行,若只能體會到一個部分的工程有點可惜,也呈現出老前輩急欲將自己的功力給傳承下去的用心。

鑿、鋸、刨等基本功,考驗著志工的細心與耐心菸樓泥壁展示區的志工們,將踩踏曝曬完成的稻草泥敷在昨天編釘的竹壁上,老師傅說:「若是竹壁的間縫太寬,到時候泥團會敷不密。」泥壁敷密可以讓菸樓具有保溫效果,否則在烤菸的過程便會因為熱度不夠而影響到菸葉品質。看似小細節在老師傅眼裡可是絲毫不能馬虎呢!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有老師傅長年累積的經驗。

師傅的熱忱可不遜於志工,早在志工們八點來到施作地點,從工具牆上一一取下各自的傢伙準備上工之前,他們就先進行菸樓泥壁展示區、菸樓儲藏室樓梯、菸樓工作室各組施工進度的檢討了,將昨天志工們施作的部分加以修正補強。將些許偏差逐一修正後,腦筋也不斷地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進行,事實上在每一個師傅的秘笈中都是有一個順序的,但是同時也需要靈活變通,如邱琳福老師傅教授自然素材運用時使用的竹子,便是使用剩餘的建材,而這些竹子在老師傅的巧手下變成一個個童玩。

用竹管作成的搖鈴、月桃葉編捲而成的笛子,志工們看得容易做得難,還揶揄地開玩笑說老師偷留一手,邱老師傅的兒子、同時也擔任這次生態工作假期菸樓儲藏室樓梯組的木工師傅邱文正,在旁邊補充道從前小孩子沒錢買玩具就得自己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張崑雄表示,生態工作假期的活動可以扮演橋樑的角色,讓更多人能發掘、瞭解曾經在這個小社區,而南華社區居民自發性地保存先民的生活軌跡也可以作為其他社區的典範。雖然這些工沒有很完美,但這幾天學習的不只是技術,而是工作態度以及文化傳承,而這正是老菸樓修復的意義。

即將落成的菸樓文化館未來將成為外地來訪觀光的第一站,南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溫文谷表示,菸樓也能作為發展社區產業天皇酒的酒窖,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也希望這個地方能夠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場域,8月16日正式啟用菸樓與工作室,舉行社區菸樓文化館揭幕儀式,童玩、閱讀、親子活動陸續也將登場。

菸樓內橫亙的木條,是烘菸草時掛菸葉的所在【幕後花絮──綠色黃金的勞苦歲月 菸樓在南華】

一般人俗稱的「菸樓」,其實就是產地為了烘培新鮮菸葉所搭建的「菸葉乾燥室」。花東縱谷也曾經是台灣菸葉重要的產地,1916年,日本人首次引進美國黃色種菸草,在「吉野移民村」(今吉安鄉)試種,並逐漸擴及花蓮其他區域,菸葉種植盛極一時。但在時代演變下,菸葉產業沒落,許多菸樓也淪為倉庫或廢棄空間。

菸業極盛時期素有「綠色黃金」之稱,菸農將新鮮菸葉採收下來後,必須盡快將菸葉整理好,馬上進行烘乾。因此,在採收的季節裡,菸農日夜皆不得閒。烘培的過程是將菸葉一片片整理好、一層層架在菸樓,以低溫持續的慢慢加溫,烘培期間無法間斷,必須日夜持續的照顧,菸葉也必須適時的翻動,以免菸葉變黑,而失去價值,稍有差錯,一年的辛苦便會盡付流水。

菸樓外側燒柴火之處,同時也是值夜工人休憩之所早年只要看看各家的「煙樓」數量就可以知道該戶家的富裕程度,高聳的煙樓在烤菸時飄著濃郁的香氣,為寒冬帶來暖意。現在菸葉雖沒落,但南華仍可見到大阪式菸樓的舊觀,為過往菸草歲月留下見證。 

【幕後花絮──側寫台灣拜耳財務長陸思齊】

 陸思齊(Thomas Lutovsky)身為台灣拜耳財務長,平時難得清閒,因此昨(7)日才飛奔來參與。他一下飛機就直奔菸樓現場,立刻參與泥牆的製作小組,加入徒手敷泥、編竹牆的施作。他說:「看到91歲的阿千伯(宋阿千)師傅親自教學、講解,讓人深受啟發,很感動。」

台灣拜耳總經理李克、財務長陸思齊陸思齊表示,為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台灣拜耳公司極力尋思與環境相關的公益活動,因此連續三年贊助合辦生態工作假期,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可行方案的建議,此次參與南華地區的菸樓修復,期望能用這樣的方式,激發當地人對於社區參與和發展的想像。當地居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主動參與舉辦類似活動,讓外來的志工有機會加入。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