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友善的腳印——國際生態旅遊的「知行合一」 | 環境資訊中心

邁出友善的腳印——國際生態旅遊的「知行合一」

2006年08月22日
作者:張文樺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攝影:賴鵬智

KANDALAMA HOTE廢污水處理說明 當電影《魔戒》將紐西蘭的自然風光推上國際旅遊景點,為當地帶來觀光受益之際,唯有維持自然景觀,並旅遊的品質,才能讓觀光產業日盛不衰。時下蔚為風潮的生態旅遊,不僅僅是參訪自然保護區或進行生態觀察而已,重點是在參訪時的行為。什麼樣的「行」呢?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解釋說,要有責任,對環境照顧、兼顧社區利益的,才叫做「生態旅遊」。

建立在地認同

生態旅遊的本質之一,也是重點的項目,便是與參訪地區的居民互動。多次到國外考察生態旅遊的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監事、野Fun生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賴鵬智歸納出了一些國際生態旅遊的特性:生態旅遊不單只是由當地提供食宿、交通等為當地社區帶來收益的活動,更是讓社區了解他們所擁有的生態資源與寶貴價值,進而自發的保護這些資源。以南非的海豹島為例,當地居民知道海豹島是觀光客賞鯨過程必經的生態景點,因此不會為了生計而去捕殺牠們。

遊覽車五星認證 紐西蘭凱庫拉重視標章認證

賴鵬智也發現國際旅遊業者十分重視國際標章的認證,以紐西蘭為例,政府認證的五顆星標章巴士不僅保障服務品質,比如司機的服務態度、準時與否等,還必須常保車輛排放廢氣符合標準,讓遊客了解所乘坐的交通運輸對於環境是友善的。

又如台灣東海岸一帶專營的賞鯨船及兼營的海釣船或觀光船大約有33艘,遊客可依循漁業署指導、中華鯨豚協會承辦的「賞鯨標章」,選擇並享受對海洋生態友善的遊憩服務。目前擁有「賞鯨標章」的4艘船代表業者的船隻基本安全設施、服務品質、對社區的回饋、對鯨豚的干擾、環境教育功能、解說員品質等,都是經過嚴格審驗的。

這個國內唯一與生態旅遊有關的標章,除了保證出海賞鯨的時間不縮水、行前及航行間有詳盡的鯨豚解說等服務與環境教育品質,更是為海洋生態把關。賴鵬智說,一些賞鯨業者為了滿足遊客需求,會強駛接近逃離的鯨豚,甚至從海豚群間穿過;而有賞鯨標章的船接近鯨豚時,會將船速減慢,並且以規定的方式接近鯨豚至一段距離即停止接近,絕對不會太強迫接近或突然大動作轉彎、加速等驚擾到牠們。

 

合法賞鯨船分區旗幟----Bird Lai 業者自律規範

鼓勵標章認證的方式能讓業者們良性競爭,當地業者的自律規範也以生態安定為優先原則,以保存當地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同樣以南非為例,南非西岸將擁有鯨豚資源的海域劃分成15區管制,每一區只有一艘船可以出海,每艘船上都會插上被允許營業的區域的旗子,如 "Permit Holder Area 8W"。賞鯨船也都是只能容納10-20人的小船,船的大小不會超過大型鯨的長度。動物通常會害怕閃避體積比自己大的東西,在小船可以進行的解說互動也比較方便。

除此之外,賞鯨業者們寧願讓遊客脫鞋涉水到小船可及的地方,也不想建一座人工碼頭破壞美麗的沙灘景觀。南非東岸的賞鯨業者們更發展出有輪子的船,讓遊客在沙灘先上船,再利用拖引機拉入海中或拖引上岸。

KANDALAMA HOTEL以回收紙打漿後造紙營造生態意象

南非發展賞賞鯨資源,也著重意象與環境的營造,比如硬體設施如座椅的設計、周遭公共空間的牆面製作與解說海報等。極負盛名的陸地賞鯨小鎮「哈姆樂斯」,餐廳的菜單上可以看到鯨豚插圖及解說。斯里蘭卡的生態飯店也張貼著參與物種保育行動的贊助標誌。

利用在地建材讓人工設施盡可能融入當地景觀,也適時呈現出當地風格及手工藝質感。在盛產椰子的斯里蘭卡,可以看見椰殼砌成的園藝圍籬。

綠色生活圈

THE LODGE HABARANA客房使用太陽能斯里蘭卡有亞洲第一家取得權威國際環保標章Green Globe 21認證的「生態飯店」,作為友善環境的經營指標及行銷賣點。有的生態飯店業者會在入口處宣示所使用的土地並沒有砍掉任何樹木,只是將這些樹移植到其他地方,同時還種植了更多樹;也有生態飯店將資源循環利用的過程繪製成解說看板,讓遊客了解農莊內落葉堆肥、養豬排遺作沼氣運用,以及雨水收集、房間所排放的廢水經過處理循環再利用來種菜澆花等。小細節如將小包裝的沐浴乳、洗髮精改為補充瓶型式,飯店提供的信封、信紙則是用80%的回收紙混入20%大象糞製作的。

他山之石

台灣擁有的豐富自然與文化資產並不亞於南非、紐西蘭與斯里蘭卡等國家;但台灣的在地人民卻不一定對這些資源有足夠的了解與認同。土地約為台灣1.8倍的斯里蘭卡,鳥類資源約471種,台灣包含過境鳥等,約有500種以上,但台灣的生態旅遊卻不興盛。賴鵬智觀察到國際生態旅遊以歐美遊客為主,在飲食或住宿方面必須迎合歐美習性(如西式自助餐)、並提供充分的英文資訊,這些貼心的服務會讓歐美遊客有賓至如歸之感,樂於推薦國際友人到台灣生態旅遊。而台灣的旅遊地經營管理者在許多經營的策略上也必須積極的降低遊憩活動對生態產生的衝擊並營造友善的生態旅遊環境。那些讓人與環境取得永續且和諧關係的態度與作法,最是台灣得以借鏡的他山之石。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